线对线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996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对线连接器,包括公插和母插。公插包括公壳以及位于公壳内的第一端子结构,第一端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件。母插包括母壳以及位于母壳内的第二端子结构,第二端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件,公壳呈拆卸地插装于母壳,并使多个第二端子件分别对应电性插装于相应的第一端子件内。其中,公壳包括插装部,插装部的横截面呈椭圆状,多个第一端子件分布于插装部内,母壳包括容置腔,容置腔的横截面亦呈与插装部适配的椭圆状,多个第二端子件分布于容置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对线连接器,整体体积更小,结构布局紧凑合理,还能延长使用寿命且防水效果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上述线对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线对线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连接器按分类有三类最基本的类型即线对线、线对板和板对板。线对线连接器包括了线对线缆以及线缆对线缆的形式,其定义特征是两根单线个体或者是两条线缆中的对应导线相互永久性连接。此类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消费类电子、数据处理、工业机械等领域。线对线连接器通常包括连接器壳体、端子组件以及延伸到连接器壳体内的线或线缆。

2、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线对线连接器接触端子都采用的冲压件,公母针对插后接触面积小,无防振效果,且对插寿命低。一些需要经常拔插的设备,多次拔插容易损坏端子,影响正常使用。其次,现有的线对线连接器在需要增加可通过电流数时,往往需要增加整体体积,不利于轻便化发展。另外,现有的线对线连接器防水效果差。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体积更小且防水效果好的线对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体积更小且防水效果好的线对线连接器。

<p>2、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壳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插装部内开设有多个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一端子件的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连通于所述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端子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第一线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件,所述安装腔内填充第一胶体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件和所述第一线缆并密封所述安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部上凸伸地设置有凸部和第一导向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壳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插装部内开设有多个用于对应安装所述第一端子件的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连通于所述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端子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第一线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件,所述安装腔内填充第一胶体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件和所述第一线缆并密封所述安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部上凸伸地设置有凸部和第一导向部,并在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能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贴合;所述插装部预先与所述容置腔配合的端部向内倾斜以形成便于安装的第二导向部,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插装部上远离所述第二导向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端子件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定位部内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端子件安装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端子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一端电性连接有第二线缆,所述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第二胶体,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荣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连大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