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及发光格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976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及发光格栅,包括发光件、载体板和具有透光率的外面罩;所述载体板位于所述外面罩的一侧,所述外面罩具有朝向所述载体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载体板具有背离所述外面罩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高反镜面膜层;所述外面罩能反射光,和/或,所述外面罩的表面上设有半反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成像,尤其涉及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及发光格栅


技术介绍

1、发光装置,通常设置在汽车格栅、电器、灯牌等物体上,是一种通过发光件发出光束并将图案显示出来,以达到装饰和美观的效果的器件。其中,为了使呈现的图像具有叠影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发光装置内设置半反射层和高反射层,以实现叠影效果。如公开号为“jp2006058394a”的专利,就有公布采用了半反射层加高反射层的设计。

2、承上述,公开号为“jp2006058394a”,专利名称为“显示装置”的专利文献的记载:其公开的方案包括:在附有高反射层的部件与半透射镜之间设置光源,且附有高反射层的部件上,高反射层设置于该部件的靠近半透射镜。

3、本案专利技术人发现,此类设计没有最大化光束的光路长度,当需要使得叠影效果具有明显的景深感时,此类设计实际上仍存在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及发光格栅。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件、载体板和具有透光率的外面罩;所述载体板位于所述外面罩的一侧,所述外面罩具有朝向所述载体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载体板具有背离所述外面罩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高反镜面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板到所述外面罩的间距d满足公式:d=(n+1)h;其中,h为所述载体板的厚度,n为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罩的表面上未设有半反膜,所述外面罩的透光率处于10%~50%之间,反射率处于10~30%之间;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件、载体板和具有透光率的外面罩;所述载体板位于所述外面罩的一侧,所述外面罩具有朝向所述载体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载体板具有背离所述外面罩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高反镜面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板到所述外面罩的间距d满足公式:d=(n+1)h;其中,h为所述载体板的厚度,n为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罩的表面上未设有半反膜,所述外面罩的透光率处于10%~50%之间,反射率处于10~30%之间;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板具有朝向所述外面罩的第三表面;所述高反镜面膜层上设有镂空图案,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束能穿过所述镂空图案并从所述第三表面透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影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罩和所述发光件分别位于所述载体板的不同侧;所述发光件被配置为由其发出的部分光束穿过所述第三表面形成第一光束,所述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第一表面,部分所述第一光束透过所述外面罩形成第一成像,部分所述第一光束经所述半反膜的反射形成第二光束,所述第二光束被配置为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文杰傅相林吕方君雷翼杨晓锋李功名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