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972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设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中各自独立地包括发光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子层、第二发光子层和设置于第一发光子层与第二发光子层之间的间隔层;第一发光子层中第一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间隔层中第三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第二发光子层中第二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间隔层中第三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发光层中形成掺杂材料浓度梯度,可以降低激子淬灭,增大激子形成及复合区域,避免效率滚降,使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具有更优异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并显著延长器件的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近年来热门且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其具有自发光、超轻薄、宽视角、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和亮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生产工艺简单、功耗低以及柔性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柔性显示、车载显示和固态照明等多个领域。

2、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单层oled器件要获得高亮度,就会因驱动电流过大而引起热量激增,从而降低器件的性能和工作寿命。因此,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实现高的发光亮度和效率,同时提高器件的工作寿命,是实现oled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叠层oled(tandem oled)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山形大学junji kido教授于2003年提出,通过将至少2个单层oled单元通过电荷产生层进行串联,从而获得更高的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同时,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测量时,叠层oled和oled单元的老化性质是一样的,但由于叠层oled的初始亮度大,当换算成同样初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设置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中各自独立地包括发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子层中第一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2%;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子层中第二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2%;和/或,所述间隔层中第三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材料、第二掺杂材料和第三掺杂材料为磷光掺杂材料,所述第一发光子层中第一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2%;和/或,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设置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中各自独立地包括发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子层中第一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2%;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子层中第二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2%;和/或,所述间隔层中第三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材料、第二掺杂材料和第三掺杂材料为磷光掺杂材料,所述第一发光子层中第一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2%;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子层中第二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12%;和/或,所述间隔层中第三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材料、第二掺杂材料和第三掺杂材料为荧光掺杂材料,所述第一发光子层中第一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5%;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子层中第二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5%;和/或,所述间隔层中第三掺杂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子层、第二发光子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8-30nm;和/或,所述间隔层的厚度为1-7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材料、第二主体材料和第三主体材料各自独立地包括电子型主体材料、空穴型主体材料、双极性主体材料、激基复合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荷丹张玉佩杜瑞铭刘园园陶宁黄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