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农业种养循环智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970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农业种养循环智慧系统,沿海拔从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山顶区、山坡区、缓坡区、平原区、湿地区和河湖区,所述山顶区养殖有猪、牛、羊、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山顶区设置有牲畜粪污处理系统和喷施管道,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所述山顶区养殖的牲畜粪便以获得有机肥料,所述喷施管道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的出料口,所述喷施管道沿海拔从高到低向下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山顶区、山坡区、缓坡区、平原区、湿地区和河湖区,所述喷施管道对应所述山顶区、山坡区、缓坡区、平原区、湿地区和河湖区处分别设置有喷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多种农业形态、满足多种农业目标的农业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农业,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农业种养循环智慧系统


技术介绍

1、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现有技术中的立体农业往往局限于一小片同质性空间范围、五种以内的动植物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申请号为202310451794.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立体农业生产系统和立体农业生产方法》公开了通过在鱼塘内部养殖鱼类,在鱼塘周边塘堤上种植多种重叠作物,还将塘堤延伸一部分到鱼塘内部形成交错田,又在交错田上种植不同作物,交错田上的作物能够有效利用鱼塘上方的空间,同时作物也能够有效遮挡鱼塘上方的阳光,减少水中的热量,保护池塘生物免受太高的温度影响;同时塘堤上种植农作物的秸秆、产物渣滓等处理废物能够作为鱼类养殖饵料;而塘堤淤泥能够为各种农作物生长提供腐殖质和水分。但是其仅仅针对的是鱼塘及其周边环境设置的立体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农业种养循环智慧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海拔从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山顶区(1)、山坡区(2)、缓坡区(3)、平原区(4)、湿地区(5)和河湖区(6),所述山顶区(1)养殖有猪、牛、羊、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山顶区(1)设置有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和喷施管道(7),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用于处理所述山顶区(1)养殖的牲畜粪便以获得有机肥料,所述喷施管道(7)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的出料口,所述喷施管道(7)沿海拔从高到低向下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山顶区(1)、山坡区(2)、缓坡区(3)、平原区(4)、湿地区(5)和河湖区(6),所述喷施管道(7)对应所述山顶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农业种养循环智慧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海拔从高到低依次设置有山顶区(1)、山坡区(2)、缓坡区(3)、平原区(4)、湿地区(5)和河湖区(6),所述山顶区(1)养殖有猪、牛、羊、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山顶区(1)设置有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和喷施管道(7),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用于处理所述山顶区(1)养殖的牲畜粪便以获得有机肥料,所述喷施管道(7)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的出料口,所述喷施管道(7)沿海拔从高到低向下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山顶区(1)、山坡区(2)、缓坡区(3)、平原区(4)、湿地区(5)和河湖区(6),所述喷施管道(7)对应所述山顶区(1)、山坡区(2)、缓坡区(3)、平原区(4)、湿地区(5)和河湖区(6)处分别设置有喷施装置(8),所述山顶区(1)、山坡区(2)、缓坡区(3)、平原区(4)、湿地区(5)和河湖区(6)根据各自地形特点配置不同的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养循环现代立体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养循环现代立体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原区(4)还设置有秸秆处理系统(12),所述秸秆处理系统(12)包括秸秆发电机组、燃烧炉和生物发酵罐,所述平原区(4)收集到的秸秆一部分用于所述秸秆发电机组中进行发电,一部分用于燃烧炉中热解得到生物炭,一部分用于所述生物发酵罐中生产饲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养循环现代立体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区(5)也设置有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所述牲畜粪污处理系统(11)用于处理所述湿地区(5)养殖的牲畜粪便以获得有机肥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耀辉王正源高文波汪君谢蕾杜兴端刘宗敏何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