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片检测,尤其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检测线。
技术介绍
1、在硅片的生产工序中,一般会先对硅片进行检测,在完成对硅片的检测与分级后,由下料装置根据分级结果将硅片送入对应的料盒内。
2、现有技术中,检测线一般只有一条传输带进行硅片的传输,以使硅片依次通过各个检测机构,并利用下料装置将硅片送入对应的料盒。然而,该种检测线在进行硅片的上料时需要停机,影响检测线的稼动率,且下料装置结构复杂,影响下料效率,提高了硅片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料装置及检测线,能够将检测完毕的硅片传输至对应的堆叠机构,从而完成硅片的下料操作,且结构简单,还能够提高检测线的稼动率和效率。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下料装置,包括:
4、传输机构,包括两组相平行的物料传输组件;
5、下料机构,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两条下料传输带,两条所述下料传输带与两组所述物料传输组件一一对应,每条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传输带(312)包括第一传输带(3121)和第二传输带(3122),所述第一传输带(3121)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物料传输组件(33)的上方,所述第二传输带(31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堆叠机构(32)的上方,所述第一传输带(3121)被配置为将所述物料传输组件(33)上的所述产品传输至所述第二传输带(3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下料传输带(312)的传输方向相反设置,两条所述下料传输带(3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传输带(312)包括第一传输带(3121)和第二传输带(3122),所述第一传输带(3121)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物料传输组件(33)的上方,所述第二传输带(31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堆叠机构(32)的上方,所述第一传输带(3121)被配置为将所述物料传输组件(33)上的所述产品传输至所述第二传输带(3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下料传输带(312)的传输方向相反设置,两条所述下料传输带(312)对应的所述堆叠机构(32)分别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机构(32)还包括旋转气缸(322),所述旋转气缸(322)包括缸体(3221)、活塞(3222)及压板(3223),缸体(3221)与所述收料底板(321)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222)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缸体(3221)并能够相对所述缸体(3221)转动,所述压板(3223)与所述活塞(3222)相连接,所述压板(3223)被配置为将堆叠的所述产品压合于所述收料底板(3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3)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周转机构(34)包括转向组件(344)和两组料盒传输组件(343),两组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并排设置且传输方向相反,两组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的一端均与所述接驳机构(39)相连接,所述转向组件(344)设置于两组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远离所述接驳机构(39)的一端,所述转向组件(344)被配置为将一组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上的所述料盒转动另一组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344)包括两个升降平台(3441),每个所述升降平台(3441)均设置有转向传输带(3442),每个所述升降平台(3441)对应一组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并能够将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上的所述产品顶起,以将所述料盒从一个所述升降平台(3441)传输至另一个所述升降平台(3441),所述转向传输带(3442)的传输方向与所述料盒传输组件(343)的传输方向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344)还包括衔接平台(3443),所述衔接平台(3443)设置有衔接传输带(3444),所述衔接平台(3443)设置于两个所述升降平台(34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玉鑫,龚燕斌,赵瑞刚,吴天水,刘磊,许伦,魏召明,陆平,
申请(专利权)人:诺德凯苏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