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墙体检测,具体涉及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对建筑外围护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整体性能评估,与外围护系统安全直接相关。
2、现有检测标准中未给出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相关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产品标准中仅给出水平荷载设计值,该参数基于《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通用技术要求》(jg/t169-2016)抗弯破坏荷载试验的相关要求,荷载装置一端采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采用滑动铰支座。该试验方法可以较好模拟单向板两端简支边界条件下墙板承载能力,然而非承重围护墙实际使用过程中,墙板与梁、柱、水平系梁、构造柱连接,其受力状态与两端简支下单向板受力状态不符,尤其在非承重围护墙上存在门窗洞口,风荷载下门窗可能对洞口边缘产生附加弯矩及剪力,且非承重围护墙受连接方式影响,其受力模型可能为异形板或悬挑板,受力复杂且存在局部薄弱部位,传力路径不清晰,力学计算模型不明确,无法依据非承重围护墙实际受力状态准确复核其承载能力,局部墙体可能发生脆性破坏导致整体变形或脱落,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现有试验方法无法较好的反应实际风荷载下整体的受力状态而使得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不准确。如何提供一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的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装置通过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风荷载作用下试件进行工程检测与承载能力检测两种:
4、s1,工程检测
5、工程检测应包含风荷载标准值p与风荷载设计值1.5p风荷载条件下,试件的抗风压性能检测;
6、s2,承载能力检测
7、通过预先设定加载目标值f,在此基础上对试件采用选定的加载制度进行加载,将目标值f分为10级;风压加载幅值依次设定为0.1f、0.2f……1.0f,当加载值达到1.0f试件未发生破坏时以0.1f为加载幅值增量继续加载,直至试件破坏;通过风荷载作用下试件在破坏前应力及应变变化过程分析,得到试件的最大承载能力,实现试件承载能力检测;
8、s3,破坏判定条件应结合检测试件类型及委托方指定的检测标准要求确定,试件变形、损伤及开裂情况需要通过标准允许限值进行失效判定,超过标准允许限值则认为试件失效,试验终止;标准允许限值包括墙板裂缝宽度限值、墙板挠度变形限值、窗变形限值。
9、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包括试件、支撑台、压力箱、风压控制机构、进气口挡板、箍板架以及连接杆,所述压力箱放置在支撑台上,所述压力箱开口一侧的周向固定设置有封板,所述试件的一侧抵接在封板上,所述封板以及试件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箍板架;所述压力箱远离试件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风压控制机构通过进气口与压力箱连接,所述压力箱内壁上位于进气口处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有进气口挡板。
10、进一步的,所述风压控制机构包括风机、阀门以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压力箱外壁进气口处连接,另一端与阀门连接,所述阀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出气口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箱上还设置有门,所述压力箱内壁上还设置有摄像头。
12、进一步的,所述试件包括安装框架、墙体、加强框以及窗户主体,所述墙体一侧与安装框架连接,所述安装框架抵接在压力箱上,所述安装框架以及墙体的周向均与箍板架抵接,所述墙体与所述窗户主体间通过加强框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挑板、柱以及梁,两个相对且横向设置的梁间竖直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柱,所述墙体与挑板、柱以及梁连接,所述梁设置在挑板的一侧,所述挑板、梁以及柱远离墙体中心的一侧均抵接在箍板架上,所述梁、挑板以及柱靠近压力箱的一侧还与封板抵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包括保温板以及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的两侧设置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以及墙体主体一端通过加强框与窗户主体连接,所述保温板以及墙体主体远离窗户主体的一端分别与安装框架以及箍板架抵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墙体远离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位移传感器以及应变片。
16、进一步的,所述箍板架包括四个箍板,两个对立设置的所述箍板间的垂直方向两端均连接有箍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中持续稳定加压的方法实现非承重围护墙进行工程检测与承载能力检测,弥补了非承重围护墙检测方法的缺失,同时检测环境更符合工程应用实际,所得结果更准确的反应了实际应用场景下非承重围护墙整体性能;位移传感器以及应变片用于记录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试件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形变情况以及承受的应变力;进气口挡板用于阻挡和使试件承受的风压均匀分布,防止局部风压过大,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风荷载作用下试件进行工程检测与承载能力检测两种:
2.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件(1)、支撑台(2)、压力箱(4)、风压控制机构、进气口挡板(10)、箍板架(13)以及连接杆,所述压力箱(4)放置在支撑台(2)上,所述压力箱(4)开口一侧的周向固定设置有封板(3),所述试件(1)的一侧抵接在封板(3)上,所述封板(3)以及试件(1)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箍板架(13);所述压力箱(4)远离试件(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风压控制机构通过进气口与压力箱(4)连接,所述压力箱(4)内壁上位于进气口处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有进气口挡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控制机构包括风机(8)、阀门(7)以及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一端与压力箱(4)外壁进气口处连接,另一端与阀门(7)连接,所述阀门(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8)的出气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1)包括安装框架(1.1)、墙体(1.2)、加强框(1.3)以及窗户主体(1.4),所述墙体(1.2)一侧与安装框架(1.1)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1)抵接在压力箱(4)上,所述安装框架(1.1)以及墙体(1.2)的周向均与箍板架(13)抵接,所述墙体(1.2)与所述窗户主体(1.4)间通过加强框(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1)包括挑板(1.11)、柱(1.13)以及梁(1.12),两个相对且横向设置的梁(1.12)间竖直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柱(1.13),所述墙体(1.2)与挑板(1.11)、柱(1.13)以及梁(1.12)连接,所述梁(1.12)设置在挑板(1.11)的一侧,所述挑板(1.11)、梁(1.12)以及柱(1.13)远离墙体(1.2)中心的一侧均抵接在箍板架(13)上,所述梁(1.12)、挑板(1.11)以及柱(1.13)靠近压力箱(4)的一侧还与封板(3)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2)包括保温板(1.21)以及墙体主体(1.22),所述墙体主体(1.22)的两侧设置有保温板(1.21),所述保温板(1.21)以及墙体主体(1.22)一端通过加强框(1.3)与窗户主体(1.4)连接,所述保温板(1.21)以及墙体主体(1.22)远离窗户主体(1.4)的一端分别与安装框架(1.1)以及箍板架(13)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2)远离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位移传感器(11)以及应变片(1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板架(13)包括四个箍板,两个对立设置的所述箍板间的垂直方向两端均连接有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风荷载作用下试件进行工程检测与承载能力检测两种:
2.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件(1)、支撑台(2)、压力箱(4)、风压控制机构、进气口挡板(10)、箍板架(13)以及连接杆,所述压力箱(4)放置在支撑台(2)上,所述压力箱(4)开口一侧的周向固定设置有封板(3),所述试件(1)的一侧抵接在封板(3)上,所述封板(3)以及试件(1)的外侧还周向设置有箍板架(13);所述压力箱(4)远离试件(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风压控制机构通过进气口与压力箱(4)连接,所述压力箱(4)内壁上位于进气口处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有进气口挡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压控制机构包括风机(8)、阀门(7)以及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一端与压力箱(4)外壁进气口处连接,另一端与阀门(7)连接,所述阀门(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风机(8)的出气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箱(4)上还设置有门(5),所述压力箱(4)内壁上还设置有摄像头(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围护墙抗风压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1)包括安装框架(1.1)、墙体(1.2)、加强框(1.3)以及窗户主体(1.4),所述墙体(1.2)一侧与安装框架(1.1)连接,所述安装框架(1.1)抵接在压力箱(4)上,所述安装框架(1.1)以及墙体(1.2)的周向均与箍板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霍光,刘士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