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897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内墙技术领域,一种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包括固定框、隔音板、若干调位架和若干反射碗。隔音板固定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隔音板的两侧均设有防护板。隔音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装配孔,装配孔贯穿隔音板,每一装配孔内均设有一个调位架,在隔音板的宽度方向上,调位架的两端的形状相同,调位架能够沿装配孔的侧壁滑动,且能够从隔音板的一侧滑动至另外一侧。每一调位架上均设有一个反射碗,反射碗设在调位架的中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反射碗安装在调位架上,将调位架从隔音板上的装配孔内取出后,只需旋转180°,即可重新放入装配孔内。由于不需要操作者携带反射碗移动,在改变反射碗的碗口朝向时,具有耗时短、体力消耗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内墙,具体领域为一种建筑节能降噪内墙


技术介绍

1、在建筑物内部,为了避免相互干扰,一般会设置具有隔音降噪效果的内墙,将各个区域分隔成不易相互干扰的空间。降噪内墙中的隔音板上设置有若干反射碗,反射碗能够捕捉并反射声波,这种反射作用可以减少声波直接穿透墙体或在内部空间中多次反射造成的噪音污染。为了实现反射不同方向传播过来的声波的效果,反射碗的碗口朝向需要能够调整。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442790.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在该装置中,反射碗从放置孔的两端端口都可以放入,反射碗的朝向就可以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达到反射不同方向传播过来的声波的效果。

2、然而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在该装置中,隔音板上的放置孔内一体成型有一个凸环,凸环能够防止反射碗在安装时完全穿过放置孔。这就导致操作者取下反射碗并想要改变反射碗的碗口朝向时,必须携带反射碗移动,并绕到隔音板的另一侧,才能将改变碗口朝向后的反射碗放入放置孔内。也就是说,该装置在改变反射碗的碗口朝向时,具有耗时长、体力消耗大的缺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装配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架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装配空间,所述第二架体设在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有四个,所述第二突出部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避让槽有四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避让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突出部呈X形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装配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架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装配空间,所述第二架体设在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有四个,所述第二突出部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避让槽有四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避让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突出部呈x形分布,每一所述第二装配空间内各设有一个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边缘处,且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突出部上设有与所述挡板的形状相匹配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的两侧的端面上各设有四个第一施力组件,八个所述第一施力组件的第一端部均与所述第二架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节能降噪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力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诣于涛胡议丹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