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叶片防雷,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地理位置的多样性,带来了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风能作为我国诸多丰富能源之一,风能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大力发展风能发电项目的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风能发电的风场一般选在风资源较丰富的高山、地势较为开阔的沿海或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风机运行过程中叶片高点距离地面可达200米,高拔挺立的叶片容易被雷电击中。雷雨天气也增加了风机叶片在运行过程中被雷击中的风险。为了解决叶片防雷的问题,现有技术常采用在叶片表面分布几个金属接闪器,雷击电流通过接闪器传导到接地引线并传导到大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叶尖接闪器的表面较大,由于风轮的旋转,雷电一般以扫略的形式击中接闪器后缘,接闪器的前缘及中部的大面积表面一般不起到接闪作用,接闪器实际起作用的表面远小于设计接闪表面。接闪器的边缘较薄,被雷电击中时的金属升华,造成接闪器损伤,同时巨大的热量和冲击还会造成接闪器边缘的叶片结构损伤。由于叶尖形状受限等原因,直接利用接地金属发展上行先导与云层的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叶尖(2)和防雷单元,所述金属叶尖(2)设置在叶片(1)的尖部,所述金属叶尖(2)与叶片(1)内的铜棒(3)连接,所述金属叶尖(2)的吸力侧和压力侧均设有圆环凹槽(7),所述圆环凹槽(7)内设有防雷单元,所述防雷单元包括电荷聚集单元,所述电荷聚集单元高于防雷单元设置,所述电荷聚集单元包括至少2组并排且间距设置的金属块(11),所述金属块(11)的间距形成等离子体(13),所述圆环凹槽(7)的内圈和外圈均与正对设置的金属块(11)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圆环凹槽(7)的内圈和外圈的间距用于等离子体(13)形成电离通道(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叶尖(2)和防雷单元,所述金属叶尖(2)设置在叶片(1)的尖部,所述金属叶尖(2)与叶片(1)内的铜棒(3)连接,所述金属叶尖(2)的吸力侧和压力侧均设有圆环凹槽(7),所述圆环凹槽(7)内设有防雷单元,所述防雷单元包括电荷聚集单元,所述电荷聚集单元高于防雷单元设置,所述电荷聚集单元包括至少2组并排且间距设置的金属块(11),所述金属块(11)的间距形成等离子体(13),所述圆环凹槽(7)的内圈和外圈均与正对设置的金属块(11)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圆环凹槽(7)的内圈和外圈的间距用于等离子体(13)形成电离通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单元的外侧设为圆环凸台,所述圆环凸台上设有圆形孔(12),所述圆环凸台连接在所述圆环凹槽(7)内,所述防雷单元包括第一粘接胶层(9)、绝缘连接垫层(10)和多组电荷聚集单元,所述第一粘接胶层(9)上设有绝缘连接垫层(10),所述绝缘连接垫层(10)的周向设有多组电荷聚集单元,所述多组电荷聚集单元高于防雷单元设置,所述多组电荷聚集单元沿圆形孔(12)径向方向设置,每组所述电荷聚集单元包括至少2组并排且间距设置的金属块(11),每组所述金属块(11)上侧设为梭形,每组所述金属块(11)下侧设为圆弧形,所述圆弧形与绝缘连接垫层(10)连接,每组梭形设置的所述金属块(11)尖部正对设置且指向防雷单元的中心,每组正对设置的所述金属块(11)之间的间距形成等离子体(13),所述圆环凹槽(7)的内圈和外圈均与每组正对设置的所述金属块(11)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磊,熊杰,杨琴,秦梓程,唐臣,王安鹏,刘谷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