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833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9
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包括上压块、下压块、上模芯、下模芯、左顶杆、右顶杆、左部上模夹、左部下模夹、右部上模夹和右部下模夹,上模芯和下模芯匹配连接,上模芯和下模芯均为分辨式,左部上模夹和左部下模夹匹配连接,右部上模夹和右部下模夹匹配连接,上压块和下压块分为从左部上模夹和右部上模夹的上方以及左部下模夹和右部下模夹的下方挤压固定左部上模夹、左部下模夹、右部上模夹和右部上模夹,左顶杆设置在左部上模夹和左部下模夹远离上模芯和下模芯的一端,右顶杆设置在右部上模夹和右部下模夹远离上模芯和下模芯的一端,总之本技术具有尺寸均匀、加工精度高、不容易产生表面纹路和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波纹管加工,具体涉及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


技术介绍

1、波纹管是指用可折叠皱纹片沿折叠伸缩方向连接成的管状弹性敏感元件,在仪器仪表中应用广泛,常用的波纹管包括金属波纹管、波纹膨胀节、波纹换热管、膜片膜盒和金属软管,其因为波纹管管壁较薄,灵敏度较高,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加工难度,在加工过程中波纹管的波距及波精度要求高,对转接半径要求也很严格,又因为波纹管的本身容易变形,进一步增加了波纹管的加工难度;涨形模是波纹管加工过程中的常用模具,由于波纹管本身容易变形和管壁薄的特性,涨形模在对波纹管涨形的过程中存在着应力形不均匀以及其导致的尺寸不均匀的问题,而且涨形模的模具合模处会存在压痕,形成材料流动形成的纹路,影响对波纹管的加工。

2、所以亟须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解决现有涨形模对波纹管加工过程中存在尺寸不均匀和表面容易因为材料流动形成纹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应用于波纹管加工领域,解决目前存在的尺寸不均匀和表面容易因为材料流动形成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块(1)、下压块(2)、上模芯(3)、下模芯(4)、左顶杆(5)、右顶杆(6)、左部上模夹(7)、左部下模夹(8)、右部上模夹(9)和右部下模夹(10),所述上模芯(3)和下模芯(4)匹配连接,上模芯(3)和下模芯(4)均为分辨式,且位于上压块(1)和下压块(2)之间,所述左部上模夹(7)和左部下模夹(8)匹配连接,且位于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左侧,右部上模夹(9)和右部下模夹(10)匹配连接,且位于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右侧,所述上压块(1)和下压块(2)分别从左部上模夹(7)和右部上模夹(9)的上方以及左部下模夹(8)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块(1)、下压块(2)、上模芯(3)、下模芯(4)、左顶杆(5)、右顶杆(6)、左部上模夹(7)、左部下模夹(8)、右部上模夹(9)和右部下模夹(10),所述上模芯(3)和下模芯(4)匹配连接,上模芯(3)和下模芯(4)均为分辨式,且位于上压块(1)和下压块(2)之间,所述左部上模夹(7)和左部下模夹(8)匹配连接,且位于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左侧,右部上模夹(9)和右部下模夹(10)匹配连接,且位于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右侧,所述上压块(1)和下压块(2)分别从左部上模夹(7)和右部上模夹(9)的上方以及左部下模夹(8)和右部下模夹(10)的下方挤压固定左部上模夹(7)、左部下模夹(8)、右部上模夹(9)和右部上模夹(9),所述左顶杆(5)设置在左部上模夹(7)和左部下模夹(8)远离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一端,所述右顶杆(6)设置在右部上模夹(9)和右部下模夹(10)远离上模芯(3)和下模芯(4)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波纹管分瓣式液压涨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上模夹(7)和右部上模夹(9)的上表面与上模芯(3)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左部下模夹(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润东何志豪邵文妍谢小龙陈潇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长江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