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
技术介绍
1、角膜交联的原理是以核黄素为光敏剂,运用一种特殊波长的紫外线对角膜局部进行照射,刺激胶原纤维进行交联反应,改善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可以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病变的发展,稳定视力,避免角膜移植产生的并发症。通过改变角膜形态可以用于治疗屈光问题,例如近视、远视,或者减小散光和不规则收纳光,还可以形成多焦点的角膜形态,使角膜具有高球差或者多焦点,达到治疗老视的目的。但现有的技术中对角膜交联过程的控制能力有限,难以精确控制角膜的交联过程,从而难以精确交联后的形态塑造。现有技术中的角膜交联仪通过末端的接触镜靠近角膜,控制光照强度来控制交联程度,改变角膜形态。
2、如申请号为cn201921276386.3的技术专利《一种具有数字光处理的角膜交联装置》,在罩体内设置多个矩形空腔,矩形空腔中设置紫外灯源。申请号为cn202221916809.5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角膜交联的发光装置》,在发光罩内阵列排布若干发光单元。以上技术方案都需要光源与角膜之间保持相对位置静止,当眼球转动时,光源与角膜的相对位置改变会造成塑形位置偏移,交联精度下降。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实时测量接触镜与角膜之间位移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能够测量接触镜与眼球的相对位移,提高角膜交联的精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包括呈管状结构的镜头
3、优选的,所述镜头外筒内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呈环状的外层固定盘和呈管状的分隔环,所述紫外光传导装置依次穿过所述外层固定盘和所述分隔环的通孔;分隔环的外围设有外环板并通过所述外环板与镜头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层固定盘的外壁与镜头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4、优选的,紫外光传导装置包括光纤束和紫外光源,光纤束的轴线与镜头外筒的轴线重合;所述光纤束穿过所述分隔环的通孔,光纤束的顶端与紫外光源相连接,光纤束的末端靠近替换接触镜。
5、优选的,所述接触镜的中央包括可透光的光学区,光学区的形态为球面、标准非球面或高次非球面,光学区位于人体角膜正上方,所述光纤束在接触镜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光学区内,光纤束的末端端面形状与接触镜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光学区的周围设有接触区,若干个所述位移测量单元在接触镜上的投影均匀分布在所述接触区的范围内,接触区位于人体巩膜上方。
6、优选的,固定端头与镜头外筒螺纹连接,固定端头为环形结构,固定端头的内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接触镜的边缘卡接在环形凹槽内。
7、优选的,若干个位移测量单元均匀固定在外层固定盘上靠近角膜的表面上,位移测量单元的数量不少于3个。
8、优选的,位移测量单元包括光检测器、红外光发射器、光学镜片组、数字信号处理器,光学镜片组包括出射镜片和入射镜片,出射镜片固定在红外光发射器的出射端,入射镜片固定在光检测器的入射端,光检测器和红外光发射器均固定在外层固定盘靠近人体角膜的表面,光检测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连接。
9、优选的,光检测器沿镜头外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光检测器和红外光发射器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10、优选的,还包括通信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红外光发射器、紫外光源均与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
11、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由紫外光源经光纤束向角膜发射紫外光,配合核黄素光敏剂进行角膜交联治疗,治疗过程中周围的位移测量单元通过光电感知判断眼球的位移状况,通过多个测量点实现精准定位,从而提高角膜交联治疗过程中的精度,有效控制交联位置和交联进程。
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管状结构的镜头外筒、替换接触镜、紫外光传导装置以及若干位移测量单元,替换接触镜位于镜头外筒靠近人体角膜的一端,替换接触镜包括固定端头和设置于固定端头中央的接触镜;紫外光传导装置和位移测量单元位于镜头外筒的内部,紫外光传导装置射出的紫外光穿过接触镜传导至患者眼表,位移测量单元分布于紫外光传导装置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外筒内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呈环状的外层固定盘和呈管状的分隔环,所述紫外光传导装置依次穿过所述外层固定盘和所述分隔环的通孔;分隔环的外围设有外环板并通过所述外环板与镜头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层固定盘的外壁与镜头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紫外光传导装置包括光纤束和紫外光源,光纤束的轴线与镜头外筒的轴线重合;所述光纤束穿过所述分隔环的通孔,光纤束的顶端与紫外光源相连接,光纤束的末端靠近替换接触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固定端头与镜头外筒螺纹连接,固定端头为环形结构,固定端头的内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接触镜的边缘卡接在环形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若干个位移测量单元均匀固定在外层固定盘上靠近角膜的表面上,位移测量单元的数量不少于3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位移测量单元包括光检测器、红外光发射器、光学镜片组、数字信号处理器,光学镜片组包括出射镜片和入射镜片,出射镜片固定在红外光发射器的出射端,入射镜片固定在光检测器的入射端,光检测器和红外光发射器均固定在外层固定盘靠近人体角膜的表面,光检测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光检测器沿镜头外筒的轴线方向设置,光检测器和红外光发射器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红外光发射器、紫外光源均与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管状结构的镜头外筒、替换接触镜、紫外光传导装置以及若干位移测量单元,替换接触镜位于镜头外筒靠近人体角膜的一端,替换接触镜包括固定端头和设置于固定端头中央的接触镜;紫外光传导装置和位移测量单元位于镜头外筒的内部,紫外光传导装置射出的紫外光穿过接触镜传导至患者眼表,位移测量单元分布于紫外光传导装置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外筒内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呈环状的外层固定盘和呈管状的分隔环,所述紫外光传导装置依次穿过所述外层固定盘和所述分隔环的通孔;分隔环的外围设有外环板并通过所述外环板与镜头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层固定盘的外壁与镜头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紫外光传导装置包括光纤束和紫外光源,光纤束的轴线与镜头外筒的轴线重合;所述光纤束穿过所述分隔环的通孔,光纤束的顶端与紫外光源相连接,光纤束的末端靠近替换接触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定位的角膜交联辅助用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镜的中央包括可透光的光学区,光学区的形态为球面、标准非球面或高次非球面,光学区位于人体角膜正上方,所述光纤束在接触镜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光学区内,光纤束的末端端面形状与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今,申鹏飞,王天放,张旭斌,王舵,
申请(专利权)人:超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