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系统和电动自行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770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5
本技术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和电动自行车。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轮、链轮、中轴;第一电机与第一太阳轮传动配合,第二电机与第二太阳轮传动配合;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轴承支撑以实现转动;至少一个第二行星轴远离第二行星轮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轮连接;链轮与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中轴上的述第三传动轮与齿圈传动配合,以通过中轴转动而带动齿圈转动。如此实现无级变速调节,自行车上不再需要加装变速系统,简化了整车结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和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1、电动自行车又称为混合动力自行车、ebike,其兼具自行车运动休闲及轻松省力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电驱系统包括单独的电机和变速机构。

2、这样的结构仅能够满足电力驱动,而不能实现方便、快捷地变速;同时单独设置的电机和变速机构使得整个电驱系统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从而带来装卸和维护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和电动自行车,其能够简化电驱系统,通过上述电驱动系统即可无级变速调节,自行车上不再需要加装变速系统,简化了整车结构,降低了成本。

2、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

4、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轮、链轮、中轴;

5、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系包括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一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轮和多个第一行星轴;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周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周围,且每个所述行星轮均与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轴与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第一行星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行星轮的中心;所述第一行星架集成在箱体上,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轴安装在第一行星架上;

6、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配合,以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太阳轮转动;

7、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系包括齿圈、第二太阳轮、多个第二行星轮和多个第二行星轴;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周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周围,且每个所述行星轮均与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齿圈啮合;多个第二行星轴与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第二行星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行星轮的中心;

8、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传动配合,以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太阳轮转动;

9、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轴承支撑以实现转动,且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心线、所述第一太阳轮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的轴心线均同轴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行星轴远离所述第二行星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连接,以实现当所述第二行星轮公转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能够转动;

10、所述链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以使得第一传动轮能够带动所述链轮转动;

11、所述中轴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与齿圈传动配合,以通过所述中轴转动而带动所述齿圈转动。

12、本方案的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轮、链轮、中轴。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共用一个齿圈,两个太阳轮同轴布置。当单独踩踏板时,踩踏力通过曲柄带动中轴转动,同时中轴上的第三传动轮驱动齿圈转动;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系传动配合,能够驱动齿圈转动,而齿圈又能够驱动与第二行星齿轮系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轮实现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传动轮配合的链轮转动,如此实现了为自行车提供助力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时来自踩踏板的驱动力和第一电机动力在齿圈处实现第一次功率合流(功率和转矩叠加,转速匹配相等),从而实现第一次电助力和第一次变速。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齿轮系传动配合,能够驱动第二行星齿轮公转,从而带动与第二行星齿轮连接的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传动轮配合的链轮转动,如此实现了为自行车提供助力的效果;这时在齿圈处第一次合流的动力和第二电机动力在第一传动轮处实现第二次功率合流(功率和转速叠加,转矩匹配相等),从而实现第二次电助力和第二次变速。通过传动系统将骑行者的踩踏力矩增大和第二电机的辅助转矩,实现电驱动系统的助力输出,如此实现了电动自行车电驱动系统既助力又助速的功能创新。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齿圈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位于所述齿圈的两侧。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齿圈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位于所述齿圈的同一侧。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固设于所述第一电机轴上;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轴上。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轴的中心具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配合通道,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设所述配合通道,且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配合通道可转动地配合;

17、或所述第二电机轴的中心具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配合通道,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设所述配合通道,且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配合通道可转动地配合。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传动轮;

19、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链轮同轴布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配合,以使第一传动轮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轮带动所述链轮转动。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中轴同轴布置,所述链轮固设于第二传动轮上。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行星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轮中,所述第二行星轴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上。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轴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轮能够作为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的行星架。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所述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24、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25、本方案的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轮、链轮、中轴。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共用一个齿圈,两个太阳轮同轴布置。当单独踩踏板时,踩踏力通过曲柄带动中轴转动,同时中轴上的第三传动轮驱动齿圈转动;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系传动配合,能够驱动齿圈转动,而齿圈又能够驱动与第二行星齿轮系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轮实现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传动轮配合的链轮转动,如此实现了为自行车提供助力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时来自踩踏板的驱动力和第一电机动力在齿圈处实现第一次功率合流(功率和转矩叠加,转速匹配相等),从而实现第一次电助力和第一次变速。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齿轮系传动配合,能够驱动第二行星齿轮公转,从而带动与第二行星齿轮连接的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传动轮配合的链轮转动,如此实现了为自行车提供助力的效果;这时在齿圈处第一次合流的动力和第二电机动力在第一传动轮处实现第二次功率合流(功率和转速叠加,转矩匹配相等),从而实现第二次电助力和第二次变速。通过传动系统将骑行者的踩踏力矩增大和第二电机的辅助转矩,实现电驱动系统的助力输出,如此实现了电动自行车电驱动系统既助力又助速的功能创新;同时因为省去了单独的齿轮变速机构,简化了整车结构,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