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759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包括前侧支撑托与后侧支撑托,前侧支撑托顶部设置有下巴调节机构,后侧支撑托与前侧支撑托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前侧支撑托与后侧支撑托内部均设置有填充机构,抱箍内壁与支杆外壁转动连接,下巴托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凹槽两侧内壁均开设有L型限位槽。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下巴调节机构,当患者需要进食时可在开放槽内转动螺纹杆,使得下巴托板在抱箍的作用下被向上顶起,使得一组限位杆在L型限位槽的竖直段移动,移动至L型限位槽的转角处时,限位杆脱离L型限位槽的限位,使得下巴托板可绕支杆转动而达到开放的目的,防止患者在进食时下巴不能移动而导致不便,提高了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颈部固定托,尤其涉及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


技术介绍

1、颈部疾患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颈椎方面的疾患如颈椎外伤、脱位、骨质增生、骨折,颈肌方面的疾患如颈肌扭伤、痉挛、劳损、筋膜炎灯,这些疾患的治疗方法中最有效就是颈部固定使之恢复功能。

2、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1186306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包括前颈支撑板、后颈支撑板,所述前颈支撑板内壁曲面和人体下颚部至胸前曲面吻合,所述后颈支撑板内部曲面和人体后颈至肩部处后备的曲面吻合,所述前颈支撑板的内部空间大于所述后颈支撑板的内部空间,以减轻对人体喉部的压迫感,所述前颈支撑板上连接有粘条,所述后颈支撑板上连接有粘带,所述前颈支撑板和所述后颈支撑板通过粘条和粘带粘贴在一起,所述前颈支撑板和后颈支撑板的上顶端分别设有一个气囊腔,所述气囊腔连接有充气嘴。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不足:前颈支撑板与后颈支撑板均设置为中间向上、下突出,但在实际运用中,患者需要进食时下巴会随着咀嚼动作而上下移动,前颈支撑板将下巴完全固定会阻碍患者的咀嚼,造成进食不便,实用性下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包括前侧支撑托(1)与后侧支撑托(2),前侧支撑托(1)顶部设置有下巴调节机构,后侧支撑托(2)与前侧支撑托(1)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前侧支撑托(1)与后侧支撑托(2)内部均设置有填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巴调节机构为凹槽(3),凹槽(3)内部设置有下巴托板(4),下巴托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5),凹槽(3)底部内壁啮合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顶端固定连接有抱箍(7),抱箍(7)内壁与支杆(5)外壁转动连接,下巴托板(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凹槽(3)两侧内壁均开设有L型限位槽(10),前侧支撑托(1)表面开设有开放槽(11),螺纹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包括前侧支撑托(1)与后侧支撑托(2),前侧支撑托(1)顶部设置有下巴调节机构,后侧支撑托(2)与前侧支撑托(1)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前侧支撑托(1)与后侧支撑托(2)内部均设置有填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巴调节机构为凹槽(3),凹槽(3)内部设置有下巴托板(4),下巴托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5),凹槽(3)底部内壁啮合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顶端固定连接有抱箍(7),抱箍(7)内壁与支杆(5)外壁转动连接,下巴托板(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凹槽(3)两侧内壁均开设有l型限位槽(10),前侧支撑托(1)表面开设有开放槽(11),螺纹杆(6)底端伸出开放槽(11)内壁且固定连接有转把(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限位杆(9)设置为截面为椭圆形的直杆,一组l型限位槽(10)竖直段的宽度与限位杆(9)的短轴长度相同,而其水平段的宽度与限位杆(9)的长轴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护理颈部固定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萍韩波唐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遂宁市船山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