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回收,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吸收塔和具有该复合吸收塔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co2捕集技术可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其中燃烧后捕集又包括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和低温蒸馏法等,化学吸收法作为目前最有效的co2捕集技术常被用在燃烧后co2捕集,即通过将烟气中co2与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将co2吸收再通过对吸收液加热,将co2释放出来。ccus系统,复合吸收塔的中间两层为吸收段,吸收液在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中,需保证的适宜温度为40℃,然后吸收液的捕集过程为放热反应。升温后会降低吸收液吸附能力。
2、相关技术中,所述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和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在吸收塔塔体内的导流层、填料层、喷淋层和冷却循环系统,需要将吸收液导出至冷却循环系统进行降温。此种方式存在能耗高和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复合吸收塔。该复合吸收塔具有降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反应室,每个所述反应室内均布设有所述冷却组件,所述集液箱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最上游的所述反应室的上方,所述进气口位于最下游的所述反应室的下方,每个所述反应室均具有进液口,所述集液箱具有排液口,位于上一级的所述反应室的排液口与其相邻的下一级的反应室的进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换热器、汇流排、多个主管道和多个支管,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汇流排与多个所述主管道连通,每个所述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沿其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反应室,每个所述反应室内均布设有所述冷却组件,所述集液箱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最上游的所述反应室的上方,所述进气口位于最下游的所述反应室的下方,每个所述反应室均具有进液口,所述集液箱具有排液口,位于上一级的所述反应室的排液口与其相邻的下一级的反应室的进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换热器、汇流排、多个主管道和多个支管,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汇流排与多个所述主管道连通,每个所述支管均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每个所述主管道沿所述填料支撑的延伸方向延伸,每个所述支管沿所述塔体的高度方向延伸限定出所述填料分室内,且多个所述支管与所述填料支撑和/或所述塔体限定出所述填料分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支撑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室下方的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通过连接梁连接,多个所述主管道中的至少部分沿所述上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主管道与所述上横梁的侧壁面贴合,所述主管道的上端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上横梁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液缓冲箱和多个排液管,所述回液缓冲箱设置在塔体的顶部,所述回液缓冲箱具有回液腔,所述塔体具有与回液腔连通的回液口,所述回液腔位于最上游的所述反应室上方的分布器上方,多个所述排液管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分布器与所述回液缓冲箱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祖雄,陈宏伟,伏亭建,张元雪,郑棹方,刘练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宁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