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7518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包括自锁外套筒、锥形头;自锁外套筒包括筒体以及自锁机关;筒体是与锥形头相匹配的锥形,其连接端通过双向铰连接浮体;筒体上设置自锁机关;自锁机关包括固定基座、卡孔、卡子、控制轴,固定基座固定安装在筒体外,固定基座开设手臂孔;筒体壁面上开设卡孔,卡孔与手臂孔相对布置,卡子可移动安装在卡孔中,卡子的顶部通过弹簧连接固定基座以及通过手臂穿过手臂孔连接控制轴;锥形头的连接端通过双向铰连接浮体;锥形头的外壁面至少设置一条卡槽,通过卡子插入卡槽实现自锁对接。本装置不需要较高的安装精度和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自锁对接,提高连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浮体连接,尤其涉及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浮体在海洋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可用于科学研究基地、资源开发、抢险救灾甚至是战略部署。而多浮体模块是由多个单体模块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浮体会遭受风浪的影响,因此需要连接稳定、安全的连接装置将各个浮体模块连接起来。

2、目前,多浮体间的连接装置主要有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刚性连接主要通过铰接的方式实现,铰接绝大部分则使用销孔和销轴连接,在风浪较恶劣的环境中对接起来较困难;柔性连接主要通过系泊的方式实现,这种柔性连接释放了浮体间较多的自由度,导致浮体间的稳定性较低。

3、多浮体模块连接系统要遭受海洋风浪荷载的作用,浮体间由于风浪的影响将摇摆不定,这将给浮体间的连接造成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柔性连接虽然方便对接,但稳定性较差;传统的刚性连接虽然保证了浮体的结构强度、生存能力和耐受波浪冲击性能,但由于连接器设计限制,为实现铰接头的对接,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很精确的位移控制,对海况要求较高,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锁外套筒(1)、锥形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锁外套筒(1)或/和锥形头(2)的连接端与双向铰(4)之间连接可调节减震装置(3),所述可调节减震装置(3)包括缸筒、活塞杆(34)、弹簧(33),缸筒的一端与双向铰(4)连接,缸筒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34),活塞杆34与自锁外套筒(1)或锥形头(2)的连接端连接;缸筒外壁带有螺纹(32),螺母(31)与缸筒外壁螺纹(32)连接,在螺母(31)和连接盘之间装有弹簧(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体间可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锁外套筒(1)、锥形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锁外套筒(1)或/和锥形头(2)的连接端与双向铰(4)之间连接可调节减震装置(3),所述可调节减震装置(3)包括缸筒、活塞杆(34)、弹簧(33),缸筒的一端与双向铰(4)连接,缸筒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34),活塞杆34与自锁外套筒(1)或锥形头(2)的连接端连接;缸筒外壁带有螺纹(32),螺母(31)与缸筒外壁螺纹(32)连接,在螺母(31)和连接盘之间装有弹簧(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锁外套筒1外部设置单个、成对或多个自锁机关,且自锁机关沿自锁外套筒(1)的外部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自锁机关中配备多个卡子(25),卡子(25)沿轴向依次并列布置,同一自锁机关中的多个卡子(25)连接同一根控制轴(21);在筒体(10)上开设与卡子(25)一一对应的卡孔(11);锥形头(2)上设置多个卡槽(16),多个卡槽(16)与卡子(25)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体间可自锁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锁外套筒(1)外可转动安装控制轮盘(35),控制轮盘(35)上环绕中心设置控制轴轨道(20),控制轴轨道(20)为偏心布置;每个所述自锁机关中控制轴(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大荣张宇陈立马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