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道床板离缝控制的植筋装置及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720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2
用于道床板离缝控制的植筋装置及应用方法,包括植筋管、上植筋、下植筋三部分;植筋管竖向贯穿道床板和仰拱回填层,植筋管的管壁上设有植筋槽,包括上植筋槽和下植筋槽。上植筋安放在植筋管管壁的上植筋槽内,上植筋包括上植筋杆、旋转轴A、螺旋弹簧A、支挡条A、旋转轴B,上植筋杆前杆可产生由下向上的转动。下植筋安放在植筋管管壁的下植筋槽内,下植筋包括下植筋杆、旋转轴C、螺旋弹簧B、支挡条B、旋转轴D,下植筋杆前杆可产生由下向上的转动。应用步骤为:(1)确定上植筋与下植筋的数量以及植筋管的长度;(2)安装好植筋管,将植筋依次打开;(3)在植筋管外填充混凝土,植筋管内填充砂浆;(4)应用过程中定期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道床板离缝控制。


技术介绍

1、铁路整体道床作为道床结构的一种形式,由于具有整体性好、变形小等优点,在铁路的隧道区段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隧道内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铁路整体道床的道床板与仰拱回填层之间出现离缝、渗水,以及整体道床的空吊等问题,对铁路的运营和维护造成较大的影响。

2、在现阶段的隧道内铁路道床板的离缝、空吊等病害的整治过程中,主要采用在道床板与仰拱回填层之间注入低粘度灌浆树脂进行粘接,然后对道床板与仰拱回填层离缝区段进行植筋锚固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个别隧道内的防排水措施存在缺陷,导致水分仍会沿着道床板与仰拱回填层之间的界面向内渗透,再加上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该界面重新开裂。另一方面,由于植筋锚固的植筋与道床板的粘结强度并不高,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滑脱,从而造成离缝的进一步开展。因此,一种可有效控制整体道床与仰拱回填层之间离缝开展的装置则是现场所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道床板与仰拱回填层之间离缝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道床板离缝控制的植筋装置,包括植筋管(1)、上植筋(2)、下植筋(3)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植筋管(1)竖向贯穿道床板(4)和仰拱回填层(5),植筋管(1)的管壁(6)上设有植筋槽(7),包括上植筋槽(7-1)和下植筋槽(7-2);其中上植筋槽(7-1)处在道床板(4)区域,下植筋槽(7-2)位于仰拱回填层(5)区域;植筋管(1)在道床板(4)和仰拱回填层(5)内的植筋槽(7)设置数量由控制道床板(4)和仰拱回填层(5)产生离缝的力的大小确定,能够根据植筋槽(7)设置数量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一层或多层植筋槽(7);每一层植筋槽(7)应对于植筋管(1)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道床板离缝控制的植筋装置,包括植筋管(1)、上植筋(2)、下植筋(3)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植筋管(1)竖向贯穿道床板(4)和仰拱回填层(5),植筋管(1)的管壁(6)上设有植筋槽(7),包括上植筋槽(7-1)和下植筋槽(7-2);其中上植筋槽(7-1)处在道床板(4)区域,下植筋槽(7-2)位于仰拱回填层(5)区域;植筋管(1)在道床板(4)和仰拱回填层(5)内的植筋槽(7)设置数量由控制道床板(4)和仰拱回填层(5)产生离缝的力的大小确定,能够根据植筋槽(7)设置数量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一层或多层植筋槽(7);每一层植筋槽(7)应对于植筋管(1)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道床板离缝控制的植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植筋(2)安放在植筋管(1)管壁(6)的上植筋槽(7-1)内,上植筋(2)包括上植筋杆(8)、旋转轴a(9)、螺旋弹簧a(10)、支挡条a(11)、旋转轴b(12);上植筋杆(8)包括前杆a(8-1)和后杆a(8-2);支挡条a(11)可绕旋转轴b(12)进行旋转;支挡条前端a(11-1)顶住上植筋杆(8)的后杆a(8-2),支挡条a(11)的前端a(11-1)的端部设成弧形,支挡条后端a(11-2)伸入植筋管(1)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先习高以健阙卫东赵晓鹏渠敬晔杨帆韩云宋洋薛多辉宋小齐荆学喜曲子贤解亮杨楠张徐军栾恩铭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