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摄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光圈驱动马达、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手机摄像头的光圈大小是影响拍照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光圈摄像头光圈尺寸大,使得较多光线可以进入相机模组内,缩短了快门时间,适合于拍摄运动物体,同时景深较浅,还可以用于虚化背景和突出主体等场景中;而小光圈摄像头快门时间较长,适合于拍摄车轨和星轨等,同时景深较深,保证了多景深范围内物体的清晰。
2、现有的可变光圈驱动装置主要采用滚珠支撑,一方面滚珠加工精度、装配精度、驱动精度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在受到外力冲击或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滚动面接触面积小造成的滚珠槽凹坑或是滚珠磨损后会导致旋转载体偏心问题严重。
3、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可变光圈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驱动马达、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变光圈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具有容纳腔;透镜支撑体,透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驱动磁石,驱动磁石为多个,多个驱动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周向侧壁上;驱动线圈,驱动线圈为多个,且驱动线圈对应驱动磁石设置在底座组件上,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相互感应以使透镜支撑体相对底座组件转动;叶片组,叶片组的第一端设置在底座组件的顶端,叶片组的第二端与透镜支撑体连接,以使叶片组的第二端能够相对叶片组的第一
3、进一步地,齿轮组件包括:齿圈,齿圈绕透镜支撑体的周向外侧壁设置;齿轮组,齿轮组设置在底座组件上并与齿圈啮合;当透镜支撑体相对底座组件转动时,齿轮组相对齿圈沿齿圈的周向运动。
4、进一步地,齿轮组为至少两个,两个齿轮组间隔设置在底座组件上。
5、进一步地,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均为两个,两个驱动磁石对称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上,两个齿轮组对称设置在其中一个驱动线圈的两侧;和/或两个齿轮组到其中一个驱动线圈的距离分别小于两个齿轮组到另一个驱动线圈的距离。
6、进一步地,齿圈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透镜支撑体的内部,齿圈的至少另一部分裸露在透镜支撑体的外部。
7、进一步地,齿轮组包括:至少两个轴承,两个轴承间隔设置在底座组件上;安装轴,安装轴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轴承连接;齿轮本体,齿轮本体套设在安装轴上并与齿圈啮合。
8、进一步地,安装轴的轴向与透镜支撑体的轴向相互平行。
9、进一步地,齿圈、轴承、安装轴、齿轮本体中的至少一个由陶瓷、非磁性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10、进一步地,齿圈设置在透镜支撑体靠近底座组件的底端的一侧。
11、进一步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fpc板,fpc板绕底座组件的周向外侧壁设置,且底座组件的内部嵌设有导电连接件,驱动线圈通过导电连接件与fpc板电连接。
12、进一步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驱动线圈设置在底座本体上;上盖,上盖盖设在底座本体的顶部并与底座本体围成容纳腔,叶片组设置在上盖远离透镜支撑体的一侧,且齿轮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的部分分别与底座本体和上盖连接。
13、进一步地,叶片组包括多个调节叶片,透镜支撑体对应不同的调节叶片设置有不同的拨动柱,上盖对应不同的调节叶片设置有不同的转动柱,调节叶片分别与对应的拨动柱和转动柱连接并能够随透镜支撑体一同运动,上盖对应不同的调节叶片设置有不同的叶片台阶,转动柱设置在叶片台阶上,相邻的两个调节叶片相互叠置,且位于下方的调节叶片对应的叶片台阶的高度小于位于上方的调节叶片对应的叶片台阶的高度。
14、进一步地,上盖的周缘具有多个安装凸起,底座本体对应安装凸起设置有多个点胶槽,每个点胶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凸起;和/或上盖和底座本体具有相互配合的卡接凸起和卡接槽,卡接凸起和卡接槽中的一者设置在上盖上,另一者设置在底座本体上,且驱动线圈设置在卡接凸起和卡接槽围成的空间内。
15、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远离上盖的一侧具有朝向底座本体的底面延伸的至少一个抵接凸台和至少一个防撞凸台,底座本体对应抵接凸台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面,底座本体对应防撞凸台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面,抵接凸台的厚度小于防撞凸台的厚度,抵接面到上盖的距离小于防撞面到上盖的距离。
16、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的周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并朝向底座本体的侧壁延伸的限位凸起,每个限位凸起远离上盖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凸台和/或至少一个防撞凸台,且底座本体的周向内侧壁对应限位凸起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挡凸台,且防撞凸台和止挡凸台沿底座本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17、进一步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多个导磁片,每个驱动磁石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磁片,导磁片设置在底座组件上,且导磁片位于驱动线圈远离驱动磁石的一侧。
18、进一步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顶盖,顶盖盖设在上盖远离底座本体的一侧,顶盖和底座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相互配合的固定凸起和固定槽,固定凸起和固定槽中的一者设置在顶盖上,另一者设置在底座本体上,且顶盖对应多个底座本体的定位柱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和/或垫片,垫片设置在叶片组靠近透镜支撑体的一侧。
19、进一步地,驱动磁石包括单极磁石、多极磁石、海尔贝克阵列磁石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
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摄像装置。
2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包括底座组件、透镜支撑体、驱动磁石、驱动线圈、叶片组以及齿轮组件。底座组件具有容纳腔;透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驱动磁石为多个,多个驱动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周向侧壁上;驱动线圈为多个,且驱动线圈对应驱动磁石设置在底座组件上,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相互感应以使透镜支撑体相对底座组件转动;叶片组的第一端设置在底座组件的顶端,叶片组的第二端与透镜支撑体连接,以使叶片组的第二端能够相对叶片组的第一端转动;齿轮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上,齿轮组件的至少另一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上,当透镜支撑体相对底座组件转动时,齿轮组件位于透镜支撑体上的部分相对齿轮组件位于底座组件上的部分运动。
23、使用本申请中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时,由于具有齿轮组件,并且齿轮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上,齿轮组件的至少另一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所以当驱动线圈通电后,在透镜支撑体相对底座组件带动叶片组一同运动并进行光圈调节时,能够通过齿轮组件的作用提升对叶片组的旋转驱动的位移精度。同时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齿轮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6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62)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齿轮组(62)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30)和所述驱动线圈(4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磁石(30)对称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1)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内部,所述齿圈(61)的至少另一部分裸露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6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622)的轴向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轴向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1)、所述轴承(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1)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靠近所述底座组件(10)的底端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FPC板(200),所述FPC板(200)绕所述底座组件(10)的周向外侧壁设置,且所述底座组件(10)的内部嵌设有导电连接件,所述驱动线圈(40)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FPC板(200)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0)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50)包括多个调节叶片(51),所述透镜支撑体(20)对应不同的所述调节叶片(51)设置有不同的拨动柱(21),所述上盖(12)对应不同的所述调节叶片(51)设置有不同的转动柱(121),所述调节叶片(5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拨动柱(21)和所述转动柱(121)连接并能够随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一同运动,所述上盖(12)对应不同的所述调节叶片(51)设置有不同的叶片台阶(122),所述转动柱(121)设置在所述叶片台阶(12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远离所述上盖(12)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座本体(11)的底面延伸的至少一个抵接凸台(22)和至少一个防撞凸台(23),所述底座本体(11)对应所述抵接凸台(22)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面(113),所述底座本体(11)对应所述防撞凸台(23)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面(11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周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并朝向所述底座本体(11)的侧壁延伸的限位凸起(24),每个所述限位凸起(24)远离所述上盖(1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抵接凸台(22)和/或至少一个所述防撞凸台(23),且所述底座本体(11)的周向内侧壁对应所述限位凸起(24)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挡凸台(115),且所述防撞凸台(23)和所述止挡凸台(115)沿所述底座本体(11)的周向间隔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多个导磁片(70),每个所述驱动磁石(30)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导磁片(70),所述导磁片(70)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10)上,且所述导磁片(70)位于所述驱动线圈(40)远离所述驱动磁石(30)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30)包括单极磁石、多极磁石、海尔贝克阵列磁石中的至少一种。
1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摄像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6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62)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齿轮组(62)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30)和所述驱动线圈(4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磁石(30)对称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1)的至少一部分嵌埋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内部,所述齿圈(61)的至少另一部分裸露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6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622)的轴向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的轴向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1)、所述轴承(621)、所述安装轴(622)、所述齿轮本体(623)中的至少一个由陶瓷、非磁性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1)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靠近所述底座组件(10)的底端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驱动马达还包括fpc板(200),所述fpc板(200)绕所述底座组件(10)的周向外侧壁设置,且所述底座组件(10)的内部嵌设有导电连接件,所述驱动线圈(40)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fpc板(200)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0)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光圈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50)包括多个调节叶片(51),所述透镜支撑体(20)对应不同的所述调节叶片(51)设置有不同的拨动柱(21),所述上盖(12)对应不同的所述调节叶片(51)设置有不同的转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高峰,项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