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输送,更具体地说,涉及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建筑垃圾运输经常所采用的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及垃圾管道运输等,其中,针对超高层建筑垃圾的运输,垃圾管道的运输适用性最强。
2、超高层的建筑垃圾从高处下落时具有重力势能,根据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mgh可知,建筑垃圾的重量和下落越大,那么下落后对地面造成的破坏力也就越大,而传统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装置对垃圾下落过程的缓冲不足,导致落到地面时冲击力过大带来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包括转运管道和缓冲连接架。
4、转运管道设置在每个楼层的外壁上,所述转运管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转运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管置于对应的楼层内;
5、所述缓冲连接架固定设置于转运管道的内部并位于进料管下方,所述缓冲连接架的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和第三缓冲组件;
6、其中,超高层建筑垃圾从楼层对应的所述进料管进入转运管道内,依次通过第一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和第三缓冲组件对从超高层建筑下落的建筑垃圾进行多重缓冲来降低下落的冲击力。
7、作为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工字板下方的c字板,所述c字板的内侧设置有位于第一缓冲组件正下方的第二缓冲板,所述c字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缓冲杆。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缓冲组件包括有固定设置在缓冲连接架内侧两边的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缓冲板,所述横板和第三缓冲板之间同样固定设置有若干缓冲杆。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缓冲杆包括有上接板、下接板、上管、下管和第二弹簧,所述上管固定设置在上接板的底部,所述下管固定设置在下接板的顶部,所述上管的底端贯穿至下管的内部并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滑动设置在下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设置在下管的内底壁和上管的底端之间;
11、其中,所述缓冲杆位于c字板和第二缓冲板之间时,所述上接板和下接板分别与第二缓冲板和c字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杆位于横板和第三缓冲板之间时,所述上接板和下接板分别与第二缓冲板和横板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缓冲板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两个所述第三缓冲板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缓冲板和两个所述第三缓冲板之间呈三角形分布。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和第三缓冲板的表面均粘接有毛毡。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运管道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圈,相邻的两个所述转运管道之间由连接法兰圈对接并通过螺栓锁紧。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6、每个楼层运转的建筑垃圾都会通过转运管道内的第一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和第三缓冲组件进行缓冲,而超高层楼层的建筑垃圾更是经过多组第一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和第三缓冲组件进行层层缓冲,使建筑垃圾的重力加速度和重力势能降低,在末端转运管道口输出时会大大降低冲击力,提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4)包括第一缓冲板(401)、工字板(402)和连杆(403),所述第一缓冲板(401)通过轴销铰接安装在缓冲连接架(3)内侧,所述工字板(402)固定连接在缓冲连接架(3)的内侧,所述工字板(402)的表面开设有滑槽(404),所述滑槽(404)内固定设置有竖杆(405),所述竖杆(405)外壁上套设有与滑槽(404)滑动配合的滑块(406),所述滑槽(404)的内底壁与滑块(406)之间固定设置有套设在竖杆(405)外侧的第一弹簧(407),所述连杆(403)铰接安装在第一缓冲板(401)和滑块(40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组件(5)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工字板(402)下方的C字板(501),所述C字板(501)的内侧设置有位于第一缓冲组件(4)正下方的第二缓冲板(502),所述C字板(501)和第二缓冲板(502)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缓冲杆(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7)包括上接板(701)、下接板(702)、上管(703)、下管(704)和第二弹簧(705),所述上管(703)固定设置在上接板(701)的底部,所述下管(704)固定设置在下接板(702)的顶部,所述上管(703)的底端贯穿至下管(704)的内部并固定设置有限位环(706),所述限位环(706)滑动设置在下管(704)的内部,所述第二弹簧(705)固定设置在下管(704)的内底壁和上管(703)的底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板(502)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两个所述第三缓冲板(602)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缓冲板(502)和两个所述第三缓冲板(602)之间呈三角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板(401)、第二缓冲板(502)和第三缓冲板(602)的表面均粘接有毛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管道(1)的底部和底部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圈(101),相邻的两个所述转运管道(1)之间由连接法兰圈(101)对接并通过螺栓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4)包括第一缓冲板(401)、工字板(402)和连杆(403),所述第一缓冲板(401)通过轴销铰接安装在缓冲连接架(3)内侧,所述工字板(402)固定连接在缓冲连接架(3)的内侧,所述工字板(402)的表面开设有滑槽(404),所述滑槽(404)内固定设置有竖杆(405),所述竖杆(405)外壁上套设有与滑槽(404)滑动配合的滑块(406),所述滑槽(404)的内底壁与滑块(406)之间固定设置有套设在竖杆(405)外侧的第一弹簧(407),所述连杆(403)铰接安装在第一缓冲板(401)和滑块(40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组件(5)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工字板(402)下方的c字板(501),所述c字板(501)的内侧设置有位于第一缓冲组件(4)正下方的第二缓冲板(502),所述c字板(501)和第二缓冲板(502)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缓冲杆(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垃圾转运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组件(6)包括有固定设置在缓冲连接架(3)内侧两边的横板(601),所述横板(60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缓冲板(602),所述横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娟,张勇,王淑怡,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