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667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9
本技术涉及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包括上杯体、具有集尘腔的下杯体、设置在上杯体内部的分离锥,其中上杯体自一侧形成进灰口、自顶部形成排风口,下杯体上形成有集尘口,上杯体与分离锥之间形成第一分离腔,下杯体上还形成有回风口,气流和垃圾自进灰口进入第一分离腔并螺旋向下运动;分离锥内部形成有与排风口相连通的第二分离腔。本技术一方面通过二级旋风分离,有效提升尘气分离的效率,大大减少灰尘逸出,从而降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气流循坏流动,实现持续将各类垃圾送入集尘腔中,方便用户清理;此外滤网的使用周期长,能够有效降低滤网的更换频率,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一般常用的清洁设备,如除螨仪、吸尘器等,都是通过风机形成风压吸取待清洁表面的灰尘,并通过管道传输至尘杯中进行收集,以便集中处理。

2、传统的上下结构的双尘杯结构,一般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尘杯和下尘杯,其中上尘杯内设置有滤网、顶部设置出风口,下尘杯的顶部设有与上尘杯连通的集尘口,气流和灰尘进入上尘杯时,气流绕着上尘杯的内壁形成螺旋向下的旋风气流,灰尘随气流的运动向下穿过集尘口并收集在下尘杯中,而干净的气流最终通过滤网并向上排出。

3、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尘杯存在以下缺陷:

4、1、仅设置有一道滤网,不仅尘气分离不彻底,分离效率低,尤其一些细小的灰尘容易随着气流排出尘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5、2、形成旋风气流时,一些灰尘、毛发等垃圾容易错过集尘口,并在负压作用下堆积在上尘杯的底部或者缠绕在滤网表面,不仅影响气流的流通,且不便于用户清理,导致滤网的使用寿命低,需要频繁更换,用户使用体验差。


<p>技术实现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包括上杯体、具有集尘腔的下杯体、设置在所述上杯体内部的分离锥,其中所述上杯体自一侧形成进灰口、自顶部形成排风口,所述下杯体上形成有集尘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包括悬空设置的底座、内外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锥体和内锥体,其中所述外锥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滤网,且所述外锥体与所述上杯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分离腔;所述内锥体的侧壁形成有进风口,且所述内锥体与底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分离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锥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绕着自身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包括上杯体、具有集尘腔的下杯体、设置在所述上杯体内部的分离锥,其中所述上杯体自一侧形成进灰口、自顶部形成排风口,所述下杯体上形成有集尘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包括悬空设置的底座、内外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锥体和内锥体,其中所述外锥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滤网,且所述外锥体与所述上杯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分离腔;所述内锥体的侧壁形成有进风口,且所述内锥体与底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分离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锥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绕着自身中心线螺旋向下延伸的导流筋,其中所述导流筋的上端部与所述进灰口相衔接设置,所述气流和垃圾通过所述进灰口并沿着所述导流筋向下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的上端部与所述进灰口的顶部齐平设置;和/或,所述气流和垃圾沿着所述导流筋向下流动的角度为10°-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内锥体的顶部设置;和/或,气流进入所述进风口的流向与所述内锥体的侧壁相切;和/或,所述进风口有多个,并绕着所述内锥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分离式双尘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烨信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