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能源,具体为一种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在电力系统中,日前常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多余电采用压缩空气储能,再用汽轮机转化成电,输入到用户端,用户端采用电供冷与供热,这种方法使电能多次转化,降低能源转化效率。
2、为保障发电和用电的平衡,确保电站运行稳定,当发电量超过用电需求时,将多余的电能储能压缩空气,待到用电高峰时再将压缩空气储能释放出来进行发电。目前,储能压缩空气转化为电力,采用电力供冷、供热,且传统的用电的供冷与供热方法离不开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及应用。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电站的多余电能转化为储能压缩空气,之后储能压缩空气从涡流管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涡流管的排气口分别排出高温气体和低温气体,高温气体由供热用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换热后由出气口排出,最后经风轮发电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站(1)的多余电能转化为储能压缩空气并储存,之后储存的储能压缩空气从涡流管(3)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涡流管(3)的排气口分别排出高温气体和低温气体,高温气体由供热用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换热后由出气口排出,最后经风轮发电机(5)发电后排至室外,换热后的热水用于供暖末端和预热生活用水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系统包括电站(1)、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涡流管(3)、气-水换热器组(4)和风轮发电机(5),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的进气口与电站(1)所转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站(1)的多余电能转化为储能压缩空气并储存,之后储存的储能压缩空气从涡流管(3)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涡流管(3)的排气口分别排出高温气体和低温气体,高温气体由供热用换热器的进气口进入,换热后由出气口排出,最后经风轮发电机(5)发电后排至室外,换热后的热水用于供暖末端和预热生活用水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系统包括电站(1)、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涡流管(3)、气-水换热器组(4)和风轮发电机(5),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的进气口与电站(1)所转化的储能压缩空气的管道出口连接,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的出气口与涡流管(3)的进气口连接,涡流管(3)的出气口与气-水换热器组(4)的进气口连接,气-水换热器组(4)的出气口与风轮发电机(5)连接,气-水换热器组(4)的出水口与供暖末端或供热末端连接;风轮发电机(5)的电力输出端与电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的出口与涡流管(3)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除油除湿设备(6),除油除湿设备(6)的入口与压缩空气储存设备(2)的出口连接,除油除湿设备(6)的出口与涡流管进气口(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储能压缩空气供冷、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水换热器组(4)包括供冷用气-水换热器(13)组(4)、供热用气-水换热器,涡流管(3)的冷气端(9)与供冷用气-水换热器(13)的进气口连接,供冷用气-水换热器(13)的出气口与外部连通,供冷用气-水换热器(13)的出水口与供冷末端连接;涡流管(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慧峰,廖茂志,王兴龙,王如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