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643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7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搬运装置,包括:连接棒、滑块、固定块及能够调节高度的骨搬运组件;滑块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套设于连接棒且能够沿连接棒滑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对一端开设骨针连接孔;连接棒左右两端设置固定块,固定块底部转动设置固定骨针;所述骨搬运组件包括搬运滑块、搬运骨针及调节组件,所述搬运滑块套设于连接棒外且位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及连接块,升降杆穿过连接块及搬运滑块,升降杆下端能够沿搬运滑块上下移动;连接块左右两端对应骨针连接孔开设骨针固定孔,搬运骨针依次穿过骨针固定孔及骨针连接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骨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1、骨搬运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20世纪矫形外科的里程碑,为骨缺损的治疗开创了个新时代。骨搬运技术是由俄罗斯骨科医生izarov所独创,遵循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符合“骨自然重建”理念,是目前临床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的金标准。现有的骨搬运手术后需要长期佩戴外固定支架至少佩戴2年以保证刚度使得新生的骨头不会出现骨折现象,但是长期佩戴外固定支架不仅活动不便,极易发生关节僵硬、钉道感染,继发骨髓炎等,许多患者由于“严重并发症不得不终止治疗。

2、长骨大段骨缺损是指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仅能再生110%的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倍。大段骨缺损通常由高能量创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常伴有肢体短缩、畸形、骨髓炎、肌肉萎缩和邻近关节僵硬,其修复治疗纠正是骨科领域的最大难题之一。在外连接棒的辅助下,在骨缺损的近端或远端截骨,并将游离骨段搬运至骨缺损处的方法。现有的用于骨搬运的外固定支架结构不稳定,存在成角畸形风险。

3、现有应用于纵向骨搬运的装置,在搬运过程中无法进行微调,并且骨骼搬运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棒(1)、滑块(2)、固定块(3)及能够调节高度的骨搬运组件;所述滑块(2)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套设于连接棒(1)且能够沿连接棒(1)滑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对一端开设骨针连接孔(11);连接棒(1)左右两端设置固定块(3),固定块(3)底部设置固定骨针(4);所述骨搬运组件包括升降杆(6)、搬运骨针(8)及调节组件,连接棒(1)外套设有搬运滑块(5)且搬运滑块(5)位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6)及连接块(7),所述升降杆(6)穿过连接块(7)及搬运滑块(5),升降杆(6)下端能够沿搬运滑块(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棒(1)、滑块(2)、固定块(3)及能够调节高度的骨搬运组件;所述滑块(2)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套设于连接棒(1)且能够沿连接棒(1)滑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对一端开设骨针连接孔(11);连接棒(1)左右两端设置固定块(3),固定块(3)底部设置固定骨针(4);所述骨搬运组件包括升降杆(6)、搬运骨针(8)及调节组件,连接棒(1)外套设有搬运滑块(5)且搬运滑块(5)位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6)及连接块(7),所述升降杆(6)穿过连接块(7)及搬运滑块(5),升降杆(6)下端能够沿搬运滑块(5)上下移动,升降杆(6)上端与连接块(7)转动连接且能够带动连接块(7)一同上下移动;所述连接块(7)左右两端对应骨针连接孔开设骨针固定孔,搬运骨针(8)依次穿过骨针固定孔及骨针连接孔(11),且搬运骨针(8)能够在骨针固定孔及骨针连接孔(11)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为螺杆,所述搬运滑块(5)中心开设螺孔,升降杆(6)底端螺入螺孔内,升降杆(6)顶端与连接块(7)转动连接;升降杆(6)顶端穿过连接块(7)后套设旋钮(13)。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骨搬运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鹰何晓清王钱龙刘雨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欧铂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