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591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中:融合器本体的后端中部设有第一插入器孔,融合器本体的后端一侧设有斜面,斜面的中部设有第二插入器孔;融合器本体的后端在第一插入器孔和第二插入器孔之间及其外侧均设有供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插入以固定上椎体和下椎体的上固定钉孔和下固定钉孔;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一部分为凸起设计,另一部分为多孔结构设计。本技术能够同时满足多种手术入路植入和固定,为外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更通用、更简单的植入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特别是指一种自稳定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1、目前,针对患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ddd)、脊柱畸形、脊柱滑脱等脊柱疾病的骨骼成熟患者,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植入椎间融合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外科医生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将脊柱融合器植入椎体间,包括前入路椎间融合术(alif)、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腰大肌前方入路融合术(olif/atp)和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lif)等。然而,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需要的植入物形状也是不同的。现有技术中虽然已有各式各样的椎间融合器,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6236330a公开了侧路腰椎间融合器、cn108056847a公开了用于椎间融合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器、cn111839835a公开了侧前方入路椎体重建椎间融合固定器,但同种植入物形状大多仅支持一种手术入路植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多种手术入路植入和固定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与所述斜面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弧面,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靠近所述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弧面,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后端远离所述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三弧面,所述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的半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后部及靠近所述斜面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与所述斜面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弧面,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靠近所述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弧面,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后端远离所述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三弧面,所述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的半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后部及靠近所述斜面的一侧为所述凸起设计,其余部分为所述多孔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稳定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前低后高的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琦马晓颖纪荣泉林寿涵王朋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