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顶管承插接头,具体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1、顶管施工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前一段顶管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将后一段顶管插入前一段的内部并相互紧贴,通过顶进设备对后一段顶管施加顶推力,使顶管在土层中前进。顶管施工不会对周围环境等产生影响,不会影响交通的正常进行。
2、cn11279722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顶管施工辅助设备,包括前管节和后管节,所述前管节和后管节的内壁均相对开设有定位槽,前管节和后管节左端的外壁均形成有嵌口槽,前管节和后管节右端的外壁边缘处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嵌口槽相耦合的密封套;插杆插进插槽中之后,插杆内的预装柱会被永磁铁所吸引拔出,此时预装柱的一端位于锁定槽中,另一端位于收纳槽中,起到了限位的作用,能够防止插杆脱离插槽。该设备缺乏在顶进设备推力不足时辅助顶管顶进的功能,并且由于永磁铁是固定安装在插槽的内部的,因此在加装反向磁铁时,永磁铁的磁吸、前管节、插杆等都会对加装的磁铁产生影响,不容易将预装柱从锁定槽的内部脱出,预装柱和锁定槽之间相互限位的情况下,也无法在后管节加入动力装置为前管节提供推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顶进设备推力不足时辅助顶管顶进的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及装置。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
3、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连接的管节;
4、所述管节包括管节本体、顶推组件,所述管节本体的前端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顶推组件包括环形插接头、第一液压缸、动力传输组件,所述环形插接头的前端端面与管节本体的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管节本体的内壁上;
5、两个管节分别为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第一管节中的所述环形插接头插设于第二管节中的环形槽,第二管节中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可伸出端通过第二管节中的动力传输组件与第一管节中的环形插接头相抵接;
6、第二管节中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用于在其可伸出端回缩时,通过第二管节中的动力传输组件往前顶推第一管节中的环形插接头,以实现第一管节的顶推。
7、所述环形槽的一端开设在管节本体前端端面上,环形槽的另一端上沿管节本体轴向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一端与环形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插接孔的孔底设置有l形槽;
8、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插接杆、l形推杆,所述插接杆的前端端面与环形插接头的后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l形推杆位于l形槽内部,l形推杆的一端与第一液压缸的可伸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管节本体的前端内壁上;
9、第一管节中的所述插接杆与第二管节中的插接孔插入配合,第一管节中的插接杆的后端端面与第二管节中的l形推杆的另一端端面相抵接;
10、第二管节中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用于在其可伸出端回缩时,带动第二管节中的l形推杆前移,通过第二管节中的l形推杆往前顶推第一管节中的插接杆以及环形插接头。
11、所述管节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一限位块、第一板,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在管节本体的前端内壁上,第二液压缸的可伸出端与第一板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第一板上,所述插接杆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
12、第二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管节中的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卡接;
13、第二管节中的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在其可伸出端伸出时,通过挤压第二管节中的第一板,带动第二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块退出第一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孔。
14、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环、第二限位块、第二板,所述第二板设置在第一板上,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第二板上,所述限位环设置在环形插接头上,限位环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15、第二管节中的第二限位块与第一管节中的所述第二限位孔相卡接;
16、第二管节中的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在其可伸出端伸出时,通过挤压第二管节中的第一板,还带动第二管节中的第二限位块退出第一管节中的第二限位孔。
17、所述第一板的一侧上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部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可伸出端与斜面相抵接;
18、第二管节中的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在其可伸出端伸出时,通过挤压第二管节中的斜面,带动第二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块退出第一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孔。
19、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压缩块,所述压缩块位于第一板与环形插接头的后端端面之间,压缩块安装在管节本体的前端内壁上,压缩块的一侧上沿管节本体径向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板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开槽内部且与弹簧相连接。
20、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
21、所述管节还包括液压缸支架,所述液压缸支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另一端均与管节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可伸出端穿过第一侧板后与第二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可伸出端穿过第二侧板后与斜面相抵接。
22、所述管节本体的后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管节本体的前端端面上设置有密封胶圈;
23、第二管节中的所述密封胶圈与第一管节中的环形安装槽插入配合。
24、一种顶管施工纠偏装置,包括前述的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6、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连接的管节,管节包括管节本体、顶推组件,管节本体的前端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顶推组件包括环形插接头、第一液压缸、动力传输组件,环形插接头的前端端面与管节本体的后端端面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设置在管节本体的内壁上;该设计中,两个管节分别为第一管节、第二管节,通过第一管节中的环形插接头与第二管节中的环形槽插入配合,即可实现前后管节的快速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管节中的第一液压缸的可伸出端回缩,即可将第一液压缸提供的推进力通过第二管节中的动力传输组件传递给第一管节,从而在顶进设备推力不足时辅助第一管节的顶推。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顶进设备推力不足时辅助顶管顶进。
27、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中,管节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一限位块、第一板,第二液压缸轴向设置在管节本体的前端内壁上,第二液压缸的可伸出端与第一板相抵接,第一板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插接杆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该设计中,无需辅助顶推时,通过第二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管节中的第一限位孔相卡接,能防止前后管节之间发生相对旋转以及保证前后管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需要辅助顶推时,控制第二管节中的第二液压缸的可伸出端伸出,第二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连接的管节,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42)固定连接,第一板(43)的另一端与第二板(4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46)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45)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节还包括液压缸支架(5),所述液压缸支架(5)包括底板(51)、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所述底板(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顶管施工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相连接的管节,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纠偏承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42)固定连接,第一板(43)的另一端与第二板(4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46)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45)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蠡,殷建刚,王巍,周方成,汪子兵,苏昊,张超,陈然,付奎,万文承,黄庆祥,刘继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