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传统变电站的建设模式存在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高效、可靠、环保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新型变电站建设模式,即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传统的变电站建设方式多采用现场浇筑、组装的方式,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现场作业量大,易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导致施工质量和进度难以控制。此外,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且后期运维成本高昂。相比之下,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通过工厂化生产、模块化组装的方式,能够显著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环保性。
2、现有的一些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在使用时,其上的大多数模块需要采用螺装进行固定,虽然螺装相对于焊接来说操作更为简便,但在多个模块之间均需要精确对齐并逐个使用螺栓进行固定,这无疑增加了组装的复杂度和时间成本,不利于进一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包括基底板(1)和封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盖(2)设置于基底板(1)正上方,所述基底板(1)和封顶盖(2)之间设置有边角立柱、前门板(3)、后背板(4)、侧壁板(5)和分隔板(6),所述边角立柱的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边角立柱分别为一号柱(7)、二号柱(8)、三号柱(9)和四号柱(10),所述一号柱(7)、二号柱(8)、三号柱(9)和四号柱(10)分别通过螺丝安装于基底板(1)顶部四角,所述前门板(3)、后背板(4)和侧壁板(5)的数量均设为两个,所述边角立柱和分隔板(6)两端均设置有衔接块,所述前门板(3)、后背板(4)和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包括基底板(1)和封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盖(2)设置于基底板(1)正上方,所述基底板(1)和封顶盖(2)之间设置有边角立柱、前门板(3)、后背板(4)、侧壁板(5)和分隔板(6),所述边角立柱的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边角立柱分别为一号柱(7)、二号柱(8)、三号柱(9)和四号柱(10),所述一号柱(7)、二号柱(8)、三号柱(9)和四号柱(10)分别通过螺丝安装于基底板(1)顶部四角,所述前门板(3)、后背板(4)和侧壁板(5)的数量均设为两个,所述边角立柱和分隔板(6)两端均设置有衔接块,所述前门板(3)、后背板(4)和侧壁板(5)两端均设置有衔接槽,其中一个所述前门板(3)一端的衔接槽与一号柱(7)一端的衔接块相卡接,另一个所述前门板(3)一端的衔接槽与二号柱(8)一端的衔接块相卡接,其中一个所述后背板(4)一端的衔接槽与三号柱(9)一端的衔接块相卡接,另一个所述后背板(4)一端的衔接槽与四号柱(10)一端的衔接块相卡接,所述分隔板(6)设置于基底板(1)顶部中间,所述分隔板(6)一端的衔接块与两个所述前门板(3)另一端的衔接槽相卡接,所述分隔板(6)另一端的衔接块与两个所述后背板(4)另一端的衔接槽相卡接,其中一个所述侧壁板(5)两端的衔接槽分别与一号柱(7)和四号柱(10)另一端的衔接块相卡接,另一个所述侧壁板(5)两端的衔接槽分别与二号柱(8)和三号柱(9)另一端的衔接块相卡接,所述封顶盖(2)底部设置有双层限位边框(11),所述边角立柱、前门板(3)、后背板(4)、侧壁板(5)和分隔板(6)顶端均被夹于双层限位边框(11)之间,所述双层限位边框(11)与四个所述边角立柱均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板(1)顶部四角均开设有配位凹槽,所述配位凹槽与边角立柱底端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程,肖爱荣,耿小雨,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云朗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