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是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正在逐渐摆脱粗放化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迈进,所以各方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都在提高,尤其是对于建筑表面的表观质量,因此,提高施工质量便成了施工工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因素之一。
2、目前,房屋建造所使用的模板通常为木质板材,在框架柱的建造过程中,将模板相互拼接,形成轮廓与框架柱外形相契合的内腔,完成立模后,在模板所形成的内腔里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将模板拆除,从而得到成型的框架柱。
3、木质的模板容易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模板在吸水后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增加了框架柱表面产生弯曲的可能性,降低了框架柱的表观质量,目前使用的传统加固装置对不同建筑需使用不同长度的框架柱时不能调节长度,只能针对不同尺寸的框架柱,选用板材进行加工后进行临时加强固定,施工效率低、不能重复使用、材料浪费大,且加固施工质量不稳定、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包括围合安装于框架柱模板的前后侧顶板和左右侧顶板,还包括用于压紧前后侧顶板的前后压紧组件和用于压紧左右侧顶板的左右侧压紧组件;
3、所述左右侧压紧组件包括有第一转盘、第一螺纹杆、端板、顶紧圆板,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并与端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通过顶紧圆板顶紧左右侧顶板、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转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包括围合安装于框架柱模板(1)的前后侧顶板(84)和左右侧顶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紧前后侧顶板(84)的前后压紧组件和用于压紧左右侧顶板(2)的左右侧压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83)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贯穿活动槽口板(6)的导向轴(87),所述导向轴(87)一端与前后侧顶板(84)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形限位板(85),所述导向轴(87)在设有圆形限位板(85)的一侧套接有弹簧(8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口板(6)与L形滑槽片(7)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口板(6)与L形滑槽片(7)为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压紧组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前后压紧组件前后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54)为钢材质,其厚度不小于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52)上设有第一旋转握把(51);所述第二转盘(82)上设有第二握把(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包括围合安装于框架柱模板(1)的前后侧顶板(84)和左右侧顶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紧前后侧顶板(84)的前后压紧组件和用于压紧左右侧顶板(2)的左右侧压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83)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贯穿活动槽口板(6)的导向轴(87),所述导向轴(87)一端与前后侧顶板(84)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圆形限位板(85),所述导向轴(87)在设有圆形限位板(85)的一侧套接有弹簧(8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模板加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口板(6)与l形滑槽片(7)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雷,应海波,胡荣华,张剑,李建,李翔,徐谦,邓成冬,邱涛,伍佳,何彪,刘明,甘浪菊,于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