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主要用于辅助因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性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架体,具有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与第一连接臂相连接的第一移动部;与第二连接臂相连接的第二移动部;驱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之间,并与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相连接的壳体;配置于壳体内的驱动部;与驱动部相连接的传动部,传动部在驱动部的驱使下于壳体内转动;传动部能够部分的向第一移动部方向以及第二移动部方向移动,以与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形成接合关系;在形成接合关系下,驱动部通过传动部驱使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同步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
技术介绍
1、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下肢的灵活性不断下降,此外,因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性障碍的病人也在显著增加,因此人们对下肢康复领域愈发重视。
2、因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性障碍的患者,患侧下肢由于长期缺乏训练引起肢体肌肉萎缩,为了防止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进一步肌肉萎缩,通常会在恢复期给予康复训练。助行器是辅助该类患者或行走不便的人在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步行器具。使用助行器可以保证使用者身体平衡,下肢承重减少,缓解疼痛,通过训练改善步态。
3、目前国内外助行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为三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和动力式助行器。第一类主要用于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并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被动康复下肢训练,第二类主要利用电刺激进行康复训练助行器,第三类动力式助行器为动力式外骨骼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外骨骼式助行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补偿患者的下肢功能,帮助实现站立与行走;但目前外骨骼式助行器受驱动力制约,无法保证下肢全瘫患者站立以及下地步行助行训练,并且上述器械对于截瘫病人只能起到辅助患者作一些简单的行走训练,而无法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主动式与被动式结合康复训练。
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p>2、一种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包括:3、架体,具有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
4、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的第一移动部;
5、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的第二移动部;
6、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接的壳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部;以及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的传动部,其中,所述传动部在所述驱动部的驱使下于所述壳体内转动;
7、其中,所述传动部能够部分的向所述第一移动部方向以及第二移动部方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形成接合关系;在形成所述接合关系下,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部驱使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同步运动。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
9、传动轴,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壳体内,其中,在所述驱动部的驱使下,所述传动轴以自身轴线为基准转动;
10、两个第一接合件;两个所述第一接合件分别配置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并随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其中,两个所述接合部均能够在所述传动轴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向所述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滑动;
11、两个第二接合件;两个第二接合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接合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接合件,且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之间存在间距;
12、推动结构,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并伸入所述壳体内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合件相连接,其中,所述推动结构被构造为能够驱使所述第一接合件相对于所述传动轴滑动,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相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接合件随所述第一接合件同步运动。
13、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接合件彼此呈镜像设置。
14、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接合件彼此呈镜像设置。
15、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为步进电机。
16、进一步,第一接合件包括:
17、第一接合部和受力部;以及
18、第一连接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受力部;
19、其中,由受力部向第一接合部方向开设孔道,传动轴至少部分的插入该孔道内。
20、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第二摩擦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抵接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贴合。
21、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之间构造相同。
22、优选地,所述第一摩擦面为磨砂面。
23、进一步,所述推动结构包括:
24、彼此呈镜像设置的第一推动件与第二推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第二推动件均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
25、其中,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第二推动件均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合件形成连接关系,在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第二推动件转动时时,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驱使两个所述第一接合件于所述传动轴上分别向所述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方向滑动,以此使得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相抵接。
26、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第二推动件被构造为使所述第一接合件始终远离所述第二接合件。
27、进一步,所述第一推动件具有:
28、螺纹段,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所述螺纹段与所述外壳螺纹配合;
29、弯折段,配置于所述螺纹段的一端,其中,所述弯折段与所述螺纹段呈现为垂直关系;
30、其中,所述受力部还具有凹槽,所述弯折段伸入所述凹槽内,在所述第一推动件转动时,所述弯折段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抵接,并驱使所述第一接合件向所述第二接合件靠近或者将相抵接的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分离。
31、优选地,所述弯折段的一端设置为球头。
3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之间彼此呈镜像设置。
33、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
34、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
35、若干个带轮,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支承部的一侧;
36、履带,与若干个所述带轮相啮合,其中,所述履带被若干个所述带轮张紧;
37、其中,若干个所述带轮其中之一与第二接合件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合件随所述第一接合件转动时,所述带轮随所述第二接合件转动。
38、进一步,若干个所述带轮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第三带轮,其中,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时,履带带动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第三带轮转动。
39、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40、凸轮,与所述第二带轮相连接,并随所述第二带轮转动;
41、固定板,与所述凸轮滑动连接,并在所述凸轮转动时,随所述凸轮转动,其中,所述固定板被构造为还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转动;
42、若干条绑带,若干条绑带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4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44、1、通过设置驱动结构,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躯体情况,切换主动步态训练方式与被动步态训练方式,辅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且在患者进行被动步态训练中,为患者进行助力,以此促进训练效果。
45、2、通过将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设置为履带的形式,其在使用时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第二摩擦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抵接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具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之间彼此呈镜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带轮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第三带轮,其中,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相连接,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时,履带带动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第三带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第二摩擦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抵接后,所述第一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跌倒步行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姜琼,王晓媛,周体,勇琴歌,鲍莲华,龚竹云,石海燕,赵静,赵婷,朱思悦,姜雨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