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智能建筑,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智能建筑中往往需要使用到内埋设管线结构,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2、在智能建筑中,内埋设管线是非常必要的,内埋设管线可以实现隐蔽安装,使建筑内部更加美观,同时通过内埋设管线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管线的干扰。
3、现有技术中,在长时间使用观察中,发现在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时,管道之间难以对准,从而导致管道之间难以连接在一起,使得操作起来过于繁琐,从而不便于对线路进行埋设,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对称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侧壁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贯穿于所述支架的表面;所述滑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中部套合连接有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的端部固接有插销;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插销与所述插孔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插销的中部转动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对称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侧固接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对称固接有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的连接方式为磁
3、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所述盖体的侧壁固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固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还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侧壁;所述安装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杆。
4、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固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所述支撑块的侧壁对称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固接有多组清洁刷。
5、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固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槽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对称固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所述固定架的侧壁固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为倾斜设置。
7、优选的,所述滑杆的端部固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侧壁固接有多组橡胶块。
8、优选的,所述清洁刷的侧壁固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贯穿于所述清洁刷的内部。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二磁条与第一磁条结构,此设计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当工作人员将管道进行连接时,能够起到快速的定位的作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管道连接在一起,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对线路进行埋设。
1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通过设置的盖体结构,此设计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无须将电线取出,便能够对线路进行检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后期对线路进行维护和检修,提高了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包括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体(10);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对称固接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开设有滑孔(12);所述滑孔(12)贯穿于所述支架(11)的表面;所述滑孔(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的中部套合连接有弹簧组件(14);所述弹簧组件(14)的端部固接有插销(15);所述第二管体(10)的端部对称开设有插孔(16);所述插销(15)与所述插孔(16)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插销(15)的中部转动设置有固定螺母(17);所述第二管体(10)的端部对称开设有定位槽(18);所述定位槽(18)的内侧固接有第一磁条(19);所述第一管体(1)的端部对称固接有第二磁条(110);所述第二磁条(110)与所述第一磁条(19)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盖体(2);所述盖体(2)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0)的侧壁;所述盖体(2)的侧壁固接有支撑板(21);所述第一管体(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端部固接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0)的端部;所述支撑块(3)的侧壁对称滑动连接有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的侧壁固接有多组清洁刷(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的侧壁的对称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连接板(31)的侧壁固接有安装块(41);所述安装块(41)与所述安装槽(4)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对称固接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0)的侧壁;所述固定架(5)的侧壁固接有限位筒(51);所述限位筒(51)为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3)的端部固接有握把(6);所述握把(6)的侧壁固接有多组橡胶块(6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刷(32)的侧壁固接有连接绳(7);所述连接绳(7)贯穿于所述清洁刷(32)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包括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体(10);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对称固接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开设有滑孔(12);所述滑孔(12)贯穿于所述支架(11)的表面;所述滑孔(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的中部套合连接有弹簧组件(14);所述弹簧组件(14)的端部固接有插销(15);所述第二管体(10)的端部对称开设有插孔(16);所述插销(15)与所述插孔(16)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插销(15)的中部转动设置有固定螺母(17);所述第二管体(10)的端部对称开设有定位槽(18);所述定位槽(18)的内侧固接有第一磁条(19);所述第一管体(1)的端部对称固接有第二磁条(110);所述第二磁条(110)与所述第一磁条(19)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内埋设管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盖体(2);所述盖体(2)还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10)的侧壁;所述盖体(2)的侧壁固接有支撑板(21);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固接有固定板(22);所述支撑板(21)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23);所述安装孔(23)还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2)的侧壁;所述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钇,伍绍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泰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