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1、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或热泵使用时,进入换热器的冷媒是两相态,两相态的冷媒因为气液密度不同会出现气液分离现象,为使冷媒尽可能混合均匀,可以在进口集流管内设置分配管,分配管与进口集流管两端的端盖通过焊接进行固定。相关技术中的分配管与两侧端盖的接触面积较小,两相态的冷媒流过分配管时,分配管会发生晃动从而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能够减小在运行时由第一管晃动所产生的异响。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具体包括:
3、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所述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二集管间隔布置;
4、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
5、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第一集管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
6、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一集管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
7、第一管,所述第一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管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一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0、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1、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定义所述第一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d1,所述第一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内的长度为h1,则d1和h1满足:2/3≤h1/d1<1。当第一管位于第一腔内的长度不够时,两者在焊接后的接触面积小,连接不够稳定;当第一管插入过深,第一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腔的端壁接触(即h1=d1)时,两者之间没有盈余,焊接会导致第一管受热膨胀造成挤压使得第一管变形,因此,当第一腔在第一方向上的深度d1与第一管位于第一腔内的长度h1满足2/3≤h1/d1<1时,既能保证两者的接触面积,又能防止高温焊接导致的变形。
12、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端盖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集管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导向角,所述导向角由所述盖体一侧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逐渐向内倾斜。在通过盖体将第二端盖固定连接到第一集管的端部后,导向角可以在第一管插入到第一腔时对第一管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管能够更顺利的插入到第二端盖的第一腔中。
13、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在第一管插入到第二端盖后,通过配套的内螺纹和外螺纹可以固定连接第一管和第二连接部,从而省略了对该位置处的后续焊接步骤,仅需要对第一端盖的第一连接部位置处进行焊接即可。
14、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凸于所述盖体,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凸方向背离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径由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侧向外壁侧逐渐扩大。外凸于盖体的第二连接部可以在焊接时更好的受热,从而提高焊接效率,第二孔可以作为观察孔,以便于观察第一管在插入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腔时是否插入到预设位置;同时第二孔也可以作为焊料的加入孔,通过第二孔加入焊料以焊接第一管和第二连接部,另外,由第二连接部的内壁侧向外壁侧逐渐扩大的第二孔可以更便于焊料的加入。
15、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孔,所述第三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凸于所述盖体,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凸方向背离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凹于所述盖体,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凹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管。在端部开设有第三孔的第二连接部可以更直观的观测到第一管的插入位置,同时第三孔也能够为焊接时第一管的受热膨胀留出一定的盈余空间,减少第一管受热产生的形变。
16、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管的侧壁设置有定位部,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通过定位部可以在插入第一管时观测其插入深度,防止第一管没有插入到第二连接部或者插入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17、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定位部包括标记点或标记环,所述标记点包括凸点或凹点,所述标记环包括凸环或环形凹槽。通过标记点、标记环或凸环、环形凹槽等标记方式可以直观的辨别第一管的插入深度,同时这样的标记方式成本较低。
18、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管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管的侧壁,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焊接材料。通过在第一管凹槽内的焊料可以在插入到预设位置后直接焊接第一管和第二连接部,从而省略了后续加入焊料的这一过程,提高焊接效率。
19、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管段、收缩管段和过渡管段,所述收缩管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过渡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收缩管段,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收缩管段的端部;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的预设位置时,所述收缩管段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收缩管段的外壁设置有焊接材料。第一管的缩径结构可以便于第一管插入到第一腔中,同时收缩管段上设置的焊接材料可以省略后续加入焊料的这一过程,从而提高焊接效率。
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腔(5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D1,所述第一管(6)位于所述第一腔(511)内的长度为H1,则D1和H1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5)还包括盖体(52),所述盖体(52)与所述第一集管(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盖体(5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1)之间设置有导向角(53),所述导向角(53)由所述盖体(52)一侧向所述第二连接部(51)一侧逐渐向内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512),所述第一管(6)靠近所述第一端(6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管(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外凸于所述盖体(52),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外凸方向背离所述第一管(6),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孔(513),所述第二孔(513)的孔径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包括第三孔(514),所述第三孔(514)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6)的侧壁设置有定位部(7),所述第一端(61)位于所述第一腔(511)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部(7)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7)包括标记点或标记环,所述标记点包括凸点或凹点,所述标记环包括凸环或环形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6)包括凹槽(63),所述凹槽(63)位于所述第一管(6)的侧壁,所述第一端(61)位于所述第一腔(511)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凹槽(63)位于所述第一腔(511)内,所述凹槽(63)内设置有焊接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6)包括第一管段(64)、收缩管段(65)和过渡管段(66),所述收缩管段(65)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段(64)的外径,所述过渡管段(66)连接所述第一管段(64)和所述收缩管段(65),所述第一端(61)位于所述收缩管段(65)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腔(5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d1,所述第一管(6)位于所述第一腔(511)内的长度为h1,则d1和h1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5)还包括盖体(52),所述盖体(52)与所述第一集管(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盖体(5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1)之间设置有导向角(53),所述导向角(53)由所述盖体(52)一侧向所述第二连接部(51)一侧逐渐向内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512),所述第一管(6)靠近所述第一端(6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管(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外凸于所述盖体(52),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外凸方向背离所述第一管(6),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第二孔(513),所述第二孔(513)的孔径由所述第二连接部(51)的内壁侧向外壁侧逐渐扩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