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水循环井是一种可以去除地下水和饱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是由双层套管及上下两部分筛管组合形成的井中井模式,将抽提处理技术与原位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通过下部筛管将含水层中的水引入井中,然后从上部筛管注入含水层,而不将其带出地面,同时使得地下水围绕循环井反复循环,不断将地下水中挥发性污染物进行气液分离并抽离至地面上进行处理,或通过上部筛管排放到包气带,通过原位生物修复方法进行降解,直至污染物得到充分清除。
2、现有的循环井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井管内部上下两端的容积固定不变,容易造成含水层与井体之间产生压差,导致地层中的污染物扩散迁移,影响循环井的修复效果;同时,现有的循环井在使用过程中,进水孔和出水孔容易堵塞,影响循环井的使用可靠性;而且,现有的循环井只能对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难以实现lnapl的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
...【技术保护点】
1.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活动设置在所述井体(1)内部上方的净化组件(2)、可调节封隔组件(3)和设置在井体(1)顶端的循环泵(4)、曝气机(5);所述井体(1)顶端活动卡接有井盖(10),井体(1)外侧壁下方等距分布有数个进水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除油滚筒(23)分别通过转轴(231)转动卡接在浮动盘(22)上,各个所述转轴(23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32);所述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贯穿浮动盘(22)且所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活动设置在所述井体(1)内部上方的净化组件(2)、可调节封隔组件(3)和设置在井体(1)顶端的循环泵(4)、曝气机(5);所述井体(1)顶端活动卡接有井盖(10),井体(1)外侧壁下方等距分布有数个进水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除油滚筒(23)分别通过转轴(231)转动卡接在浮动盘(22)上,各个所述转轴(23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32);所述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贯穿浮动盘(22)且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同时与各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32)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2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盘(22)上端面且与各个所述除油滚筒(23)位置对应处均设置有收集盒(26);所述收集盒(26)内部活动铰接有与吸油毡套(230)外壁抵接的刮板(260);收集盒(26)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刮板(260)内壁连接的弹簧推杆(2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外侧壁上端设置有安装台(13),所述安装台(13)底端设置有套设在井体(1)外部的防护套(6);所述防护套(6)上等距分布有数个开启板(60),各个所述开启板(60)均与防护套(6)滑动卡接,各个开启板(60)的顶端均设置有贯穿安装台(13)且与安装台(13)滑动卡接的立杆(600),各个所述立杆(600)的顶端均设置有弧形齿块(61),安装台(13)上端面且与各个所述弧形齿块(61)位置对应处均转动卡接有连接齿轮(62),各个所述连接齿轮(62)分别与各个弧形齿块(61)一一对应啮合连接;安装台(13)上端面转动卡接有与各个连接齿轮(62)啮合连接的内齿圈(63);安装台(13)上端面活动铰接有与所述内齿圈(63)的外侧壁活动铰接的第二电动杆(64)。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洋,宋震,袁伟皓,谢文逸,万吉星,张晓东,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