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539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1
本技术公开了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包括矩形的底座,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纵梁,纵梁与底座的短边平行设置,纵梁与底座的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一移动机构,纵梁与底座的另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二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一辊轴,第二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二辊轴。本技术辅助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装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框绞装盘工具,具体涉及框绞装盘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1、铜、铝绞线及电力电缆导电线芯的绞制需要在框绞绞线生产线进行,在绞制前,工作人员需将铜、铝拉丝机拉出来的导体线芯通过人工转运到框绞装盘的限位卡槽内,再通过机械臂旋转装置框绞机上并装配好作业时所需的模具进而完成绞线工作,由于每满盘的导体重量约500公斤,且每次装盘量较大,人工装盘所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框绞装盘辅助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装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包括矩形的底座,底座的中部设置有纵梁,纵梁与底座的短边平行设置,纵梁与底座的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一移动机构,纵梁与底座的另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二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一辊轴,第二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二辊轴。

3、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4、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滑杆,第一电机设置于纵梁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杠的一端连接,第一丝杠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纵梁(2),所述纵梁(2)与底座(1)的短边平行设置,所述纵梁(2)与底座(1)的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纵梁(2)与底座(1)的另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一辊轴(6),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二辊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和第一滑杆(5),所述第一电机(3)设置于纵梁(2)上,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杠(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杠(4)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纵梁(2),所述纵梁(2)与底座(1)的短边平行设置,所述纵梁(2)与底座(1)的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纵梁(2)与底座(1)的另一个短边之间连接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一辊轴(6),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上套接有第二辊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和第一滑杆(5),所述第一电机(3)设置于纵梁(2)上,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杠(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杠(4)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一个短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5)的一端与底座(1)的一个短边连接,所述第一滑杆(5)的另一端与纵梁(2)连接,所述第一滑杆(5)与第一丝杠(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丝杠(4)与第一辊轴(6)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一辊轴(6)的中部套接于第一滑杆(5)上,所述第一辊轴(6)的另一端伸出底座(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绞装盘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7)和第二滑杆(9),所述第二电机(7)设置于纵梁(2)上,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杠(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杠(8)的另一端与底座(1)的另一个短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9)的一端与底座(1)的另一个短边连接,所述第二滑杆(9)的另一端与纵梁(2)连接,所述第二滑杆(9)与第二丝杠(8)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杆(9)与第二辊轴(10)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二辊轴(10)的中部套接于第二丝杠(8)上,所述第二辊轴(10)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槐吉涛王忠阳奥凯高永峰陈艳张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