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520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39
本技术公开一种换热器防共振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多根安装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连接有多个折流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壳体靠近冷却液出口的一端连接有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包括安装在换热器内的阻挡结构,并用于消除和拦截换热器产生的共振,所述阻挡结构的一端连接在管板,另一端连接在折流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并除由于卡门涡街脱导致的换热管共振,解决尾涡扰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防共振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换热器中,流体垂直流过换热管时,会产生周期性卡门涡街脱落产生的尾涡扰动,从而对换热管产生周期性的作用力。当作用力的频率等于换热管的固有频率时,会发生换热管共振导致换热管断裂,这对换热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目前,针对换热器共振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来提高换热器的抗振能力,但是这种方法会增加换热器的成本和重量,并且难以解决卡门涡街脱落产生的尾涡扰动问题。另一种方法通过在换热器中添加防振器等附加装置来消除共振,但是这种方法也需要增加换热器的成本和复杂度,同时附加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参数的选择也会影响防振效果。

3、例如,申请号为202211454804.x(申请公布号为cn115854744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固定频率可调式防共振管翅换热器结构》公开了一种固定频率可调式防共振管翅换热器结构,包括多个螺旋鳍片管、多个支撑板组件、多个轨道组件、多个换热鳍片以及多个螺母;多个支撑板组件沿螺旋鳍片管延伸方向呈间隔设置,各支撑板组件均包括多个支撑横板,各支撑横板的两侧面均凹设有多个弧形凹槽,相邻两支撑横板位于一螺旋鳍片管的上下两侧,各换热鳍片均套设在螺旋鳍片管并且其外周侧被上下两支撑横板的弧形凹槽所夹持,各支撑横板的两端还均与对应的螺杆焊接连接。如此即可通过调节支撑横板间的间距进而调节固有频率的大小来避免换热器产生共振。但是,该专利技术的防振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并且需要通过轨道调节支撑横板来防止共振,使用较为不便。

4、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解决尾涡扰动问题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热器防共振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多根安装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上连接有多个折流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壳体靠近冷却液出口的一端连接有管板;

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用于打乱或抵消流体流经换热管产生的卡门涡街并对换热管产生周期性作用力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的一端连接在管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折流板上,阻挡结构可消除或拦截换热管共振。

4、为了减小共振隐患,优选地,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实心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连接在管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最靠近管板的折流板上。由于阻挡件为实心,其固有频率高于中空的换热管,因此,阻挡件不存在共振隐患。

5、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为圆柱形的阻挡杆。

6、优选地,所述阻挡杆与换热管平行。

7、优选地,所述阻挡杆的直径为换热管外径的2/3~1倍。

8、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为阻挡板。

9、优选地,记所述阻挡板的厚度为d1,d1等于换热管外径的0.2-0.5倍。

10、优选地,记所述阻挡板的高度为h1,h1等于换热管外径的2-4倍。

11、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壳管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阻挡结构的结构简单,不会大幅增加换热器的成本和重量;阻挡结构能消除由于卡门涡街脱导致的换热管共振,解决尾涡扰动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防共振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11)和多根安装在壳体(11)内的换热管(1);所述换热管(1)上连接有多个折流板(12);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所述壳体(11)靠近冷却液出口(15)的一端连接有管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实心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连接在管板(13)上,另一端连接在最靠近管板(13)的折流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圆柱形的阻挡杆(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杆(3)与换热管(1)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杆(3)的直径为换热管(1)外径的2/3~1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阻挡板(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记所述阻挡板(2)的厚度为D1,D1等于换热管(1)外径的0.2-0.5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记所述阻挡板(2)的高度为H1,H1等于换热管(1)外径的2-4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壳管式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防共振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11)和多根安装在壳体(11)内的换热管(1);所述换热管(1)上连接有多个折流板(12);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4)和冷却液出口(15),所述壳体(11)靠近冷却液出口(15)的一端连接有管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实心的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的一端连接在管板(13)上,另一端连接在最靠近管板(13)的折流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圆柱形的阻挡杆(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防共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名俭崔金栋邢涛张志国胡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