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属于空间电源。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卫星系统各模块间采用“接触式”的连接方式,通过线缆、滑环等传输电能。这种方式在可靠性、系统集成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对于舱外活动部件,模块间的线缆连接存在相互干扰的风险。例如:当卫星搭载光学载荷时,线缆连接方式会将卫星主体的抖动传递至光学载荷,引起分辨率大幅下降,甚至偏离观测目标。当卫星的对日定向机构通过导电滑环进行能量传输时,导电滑环不可避免地因相对运动产生磨损,导致碳粉的掉落和接触点的松动,从而影响滑环寿命、降低滑环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
2、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用于卫星主体与太阳电池阵模块、光学载荷模块、功能拓展模块之间的无线能量传输,包括:
4、卫星主体与太阳电池阵模块之间的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卫星主体与太阳电池阵模块、光学载荷模块、功能拓展模块之间的无线能量传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电池阵无线能量传输接口输入端接太阳阵、输出端直接与卫星平台母线相连;无线传能接口功率传输方式为单向,由太阳电池阵向平台母线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电池阵无线能量传输接口中,根据可供安装线圈的物理形态限制,传能距离设定为1~2cm,传能效率达到95%及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卫星系统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卫星主体与太阳电池阵模块、光学载荷模块、功能拓展模块之间的无线能量传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电池阵无线能量传输接口输入端接太阳阵、输出端直接与卫星平台母线相连;无线传能接口功率传输方式为单向,由太阳电池阵向平台母线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电池阵无线能量传输接口中,根据可供安装线圈的物理形态限制,传能距离设定为1~2cm,传能效率达到95%及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电池阵无线能量传输接口中,发射补偿网络和接收补偿网络均采用具有恒流源输出特性的拓扑,以适应母线电压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电池阵无线能量传输接口中,标准化的接口模块采用套筒式结构作为电磁耦合机构,传输磁场能量;套筒式无线传能标准化接口,包括发射端接口和接收端接口,发射端接口和接收端接口的是两个正对的套筒,其中发射端接口的外径较大,接收端接口的外径较小,发射端接口套在接收端接口外;发射端接口包括发射端磁芯、发射端线圈、发射端套筒;发射端线圈沿着发射端磁芯的内表面呈现螺旋状环绕,发射端磁芯可增加发射端线圈间的耦合系数;发射端磁芯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发射端磁芯贴合安装在发射端套筒内;接收端接口包括接收端磁芯、接收端线圈、接收端套筒;接收端线圈沿着接收端磁芯的外表面呈现螺旋状环绕,接收端磁芯可增加接收端线圈间的耦合系数,通过接收端线圈和发射端线圈进行能量传输;接收端磁芯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接收端磁芯贴合安装在接收端套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能接口标准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学载荷无线功率传输接口输入端接平台母线、输出端与光学载荷相连。无线传能接口功率传输方式为单向,由平台母线向光学载荷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梦雪,朱子锐,杨亚红,蓝建宇,臧家玮,许多,曾德银,杨华,黄军,刘涛,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