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516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方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沿竖直方向依次榫卯连接,第一层包括:连接所述基座的两排支撑柱,榫卯插接所述支撑柱顶端的若干第一横连机构,榫卯插接所述第一横连机构中间部位的若干横梁,榫卯插接所述若干第一横连机构两端的若干第一纵连机构;榫卯结构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结构,榫头和榫眼的精确制作,可以实现零间隙的连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这有助于确保连接部分牢固,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展示传统苏作建筑木装饰结构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


技术介绍

1、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2、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传统榫卯结构大多以北方官式木作结构为原型开发,对具有地域特征的木结构关注不高,特别是苏作木结构装饰类的榫卯结构开发基本上处于空白。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木工艺品可以通过文创产品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些文化和艺术形式。文创产品可以将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木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产品,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体验这些文化和艺术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方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并且所述基座(1)、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沿竖直方向依次榫卯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连机构包括:榫卯插接所述支撑柱(2)的枋一(5),榫卯插接所述枋一(5)的垫板一(4),榫卯插接所述垫板一(4)的柱一(3),连接所述第一纵连机构的固定块三(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连机构包括:榫卯插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方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并且所述基座(1)、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沿竖直方向依次榫卯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连机构包括:榫卯插接所述支撑柱(2)的枋一(5),榫卯插接所述枋一(5)的垫板一(4),榫卯插接所述垫板一(4)的柱一(3),连接所述第一纵连机构的固定块三(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连机构包括:榫卯插接所述枋一(5)的枋二(8),榫卯插接所述垫板一(4)的垫板二(7),榫卯插接所述柱一(3)的柱二(6);所述枋二(8)、所述垫板二(7)和所述柱二(6)榫卯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连机构包括:榫卯插接所述横梁(28)的枋三(14),榫卯插接所述枋三(14)的垫板三(13),榫卯插接所述垫板三(13)的柱三(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苏作建筑木构的可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连机构包括:榫卯插接所述枋三(14)的枋四(11),榫卯插接所述垫板三(13)的垫板四(10),榫卯插接所述柱三(12)的柱四(9),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纵连机构的固定块二(29);所述固定块二(29)与所述柱四(9)在水平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亦雄姬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