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泵用推注机构。
技术介绍
1、注射泵是一种医用注射装置,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具有往复移动的丝杆、螺母,因此也称为丝杆泵。利用它可以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使用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注射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工作。
2、现有技术中注射泵中力传感器常用的一种安装结构为:如图1所示,力传感器和传导快安装在推手座内,推手座根据注射指令推动注射器推柄,从而将药液推注进患者体内。推手座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注射器推柄与传导块接触,当发生阻塞时,推手座的推力会变大,这时该力的反作用力即通过传导块推力的变化传递到力传感器上,从而检测到推力的变化。这种方式只能检测到推力的变化,即仅在患者端发生阻塞时才可以检测到。
3、现有技术中注射泵中力传感器常用的另一种安装结构为:如图2所示,力传感器安装在丝杆末端的泵体支架上,力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与丝杆末端接触。在丝杆运动时推动丝母向前运动,这时丝母同样会给丝杆反方向的作用力,发生阻塞时,该力会变大,从而由力传感器检测到。这种形式与图1所示的结构存在相同的问题,即仅在患者端发生阻塞时才可以检测到。
4、在注射泵实际运行过程中,以上现行两个方案仅可以检测到推力的变化,即只有在患者端发生阻塞时才可以检测到,但是在实际注射泵运行过程中,给患者注射是一个匀速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泵用推注机构,使用该注射泵用推注机构能够全程记录输液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及时发觉注射泵患者端延长管的针头脱落和阻塞情况。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3、一种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包括推手杆和推手座,所述推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手座,另一端通过丝母连接注射泵体;所述推手座内设置有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输注过程中力的变化。
4、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所述推手杆与所述推手座为分离结构,有很小的相对运动空间。
5、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所述推手座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注射器抱夹,用于实际运行时抱紧注射器推柄,使注射器推柄与所述推手座成为一整体。
6、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所述推手座内固定设置有力传感器支架,所述力传感器支架与所述推手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力传感器的四角固定在所述力传感器支架上。
7、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所述推手座内固定设置有传导连接部件,所述传导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推手座和所述力传感器之间。
8、进一步,如上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所述力传感器的检测点与所述传导连接部件固定连接,使所述推手座与力传感器的力检测点成为一整体。
9、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效果:
10、(1)通过同一个力传感器能够全程监测输注时的拉力和推力的变化;
11、(2)通过同一个力传感器能够同时判定患者端延长管的针头脱落和阻塞两种故障模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机构包括推手杆(1)和推手座(2),所述推手杆(1)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手座(2),另一端通过丝母连接注射泵体;所述推手座(2)内设置有力传感器(4),用于实时检测输注过程中力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杆(1)与所述推手座(2)为分离结构,有很小的相对运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座(2)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注射器抱夹(6),用于实际运行时抱紧注射器推柄,使注射器推柄与所述推手座(2)成为一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4)的检测点与所述传导连接部件(5)固定连接,使所述推手座(2)与力传感器的力检测点成为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机构包括推手杆(1)和推手座(2),所述推手杆(1)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手座(2),另一端通过丝母连接注射泵体;所述推手座(2)内设置有力传感器(4),用于实时检测输注过程中力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泵用推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杆(1)与所述推手座(2)为分离结构,有很小的相对运动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明飞,刘仲馨,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