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493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压缩机包括壳体、泵体组件和回油管,泵体组件设于壳体,泵体组件与壳体底部之间具有间距,形成有储液腔;回油管设于壳体内,回油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通储液腔,第二端连通泵体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提出一种压缩机的储液腔底部沉积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回油管回油到泵体组件内,并通过曲轴和上油叶片壳体中的油路通道,向压缩机的其他零部件输送润滑油,以减少压缩机内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运动更加流畅,减少零部件的磨损。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减少压缩机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2、在压缩机泵体内部,一般需要注入用于润滑的润滑油,并通过曲轴和上油叶片壳体中的油路通道,向压缩机的其他零部件输送润滑油,以减少压缩机内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运动更加流畅,减少零部件的磨损。但由于压缩机的长期运转,压缩机泵体内部会有一定的润滑油随汽化的制冷剂排出,通过管路又会回到压缩机储液腔内,减少了压缩机泵体内的润滑油,从而导致压缩机机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容易磨损,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同时也会导致压缩机经常性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压缩机,旨在将储液腔底部沉积的润滑油回油到泵体组件内。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压缩机,包括:

>3、壳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气缸和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设于所述气缸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并连接所述气缸;所述下轴承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缸的进气口与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二端穿设于所述进气通道,以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外径为R1,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为R2,R1与R2满足:R1小于0.15R2,且大于0.04R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端端口的中心到所述下轴承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面的距离为H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气缸和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设于所述气缸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并连接所述气缸;所述下轴承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气缸的进气口与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二端穿设于所述进气通道,以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外径为r1,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为r2,r1与r2满足:r1小于0.15r2,且大于0.04r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端端口的中心到所述下轴承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面的距离为h1,h1不大于20mm,且不小于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下轴承到所述气缸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壳体的轴线倾斜,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延伸,并穿出所述进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油盖、曲轴和上油叶片壳体,所述油盖设于所述下轴承远离所述气缸的一侧,并连接所述下轴承,以形成储油池;所述曲轴依次穿过所述气缸和所述下轴承,所述上油叶片壳体设于所述储油池内,并连接于所述曲轴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油盖和曲轴,所述油盖设于所述下轴承远离所述气缸的一侧,并连接所述下轴承,以形成储油池;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