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
技术介绍
1、目前零重力座椅逐渐成为市场热点,配备零重力座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传统的零重力座椅通常采用五连杆机构来实现座椅的倾角调节和高度调节,以满足零重力座椅针对乘员调节座椅姿态的要求。但是零重力座椅为了保证乘员安全和舒适性一般都会把安全带的三个固定点均放在座椅上(上固定点在靠背上,2个下固定点均在坐垫壁板上)。例如:
2、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0648638.6公开了一种座椅五连杆结构,该专利中采用五连杆形式来实现座椅的高调和零重力调节。如图1所示,该座椅五连杆结构包括底架1、用于高度调节的后部连杆2、坐垫框架壁板3以及用于零重力调节(即坐垫倾角调节)的外前连杆4和内前连杆5。如果安全带三个固定点均在座椅上,则三个固定点的力均会通过坐垫框架传递到用于零重力调节的内前连杆5上,对该内前连杆5的锁止机构件强度要求较高。
3、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0854026.2公开了一种零重力座椅座框调节系统,也是采用五连杆形式来实现座椅的高调和零重力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框架,设在座椅底座上方并与座椅靠背总成连接;坐盆,供人员乘坐且设为可相对于所述坐垫框架旋转;零重力调节机构,铰接于所述坐盆的前端和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之间,用于抬升或降低所述坐盆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铰接于所述座椅底座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坐垫框架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框架,设在座椅底座上方并与座椅靠背总成连接;坐盆,供人员乘坐且设为可相对于所述坐垫框架旋转;零重力调节机构,铰接于所述坐盆的前端和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之间,用于抬升或降低所述坐盆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铰接于所述座椅底座和所述坐垫框架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坐垫框架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第一端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前端铰接;所述后连杆的第一端与座椅底座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后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后连杆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包括两个边板、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板的前端之间的前管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板的后端之间的后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后端与所述后管铰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重力调节机构包括零重力调节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杆套,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一个与所述坐盆的前端铰接,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坐垫框架铰接,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丝杆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套在所述第一丝杆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零重力调节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套中的所述另一个与所述前管铰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独立式零重力调节机构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坐垫框架上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梦强,张青帝,陈栩,蔡廷勇,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