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它的核心在于将传统建筑的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通过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再将预制好的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快速装配。
2、在装配式建筑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部位的建筑构件相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是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柱、预制剪力墙等竖向构件的主流连接方式。
3、在现有技术中,上层建筑构件(例如剪力墙构件)与下层建筑构件(例如梁板构件)通过套筒灌浆方式相连接。上层建筑构件的底部埋设有钢筋套筒,上层建筑构件的上层纵向钢筋与钢筋套筒固定连接或设置于错位钢筋套筒内。相对应的,下层建筑构件顶部设有下层纵向钢筋,下层纵向钢筋设置于钢筋套筒内。当套筒内的灌注浆硬化形成整体,从而实现上层纵向钢筋与下层纵向钢筋的连接。
4、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安装误差等原因,使得上层建筑构件的错位钢筋套筒与下层建筑构件的下层纵向钢筋错开设置;从而导致错位下层纵向钢筋难以插接于错位钢筋套筒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上层建筑构件(1)包括上层纵向钢筋(11),下层建筑构件(2)包括下层纵向钢筋(21),所述下层纵向钢筋(21)包括正位下层纵向钢筋(211)和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正位下层纵向钢筋(211)位于上层纵向钢筋(11)正下方,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与上层纵向钢筋(11)错位设置;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纵向钢筋(11)与所述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钢筋套筒(3)和上层超高性能混凝土件(4);所述钢筋套筒(3)埋设于所述上层建筑构件(1)底部,所述钢筋套筒(3)靠近所述建筑构件一侧设有避让缺口(31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上层建筑构件(1)包括上层纵向钢筋(11),下层建筑构件(2)包括下层纵向钢筋(21),所述下层纵向钢筋(21)包括正位下层纵向钢筋(211)和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正位下层纵向钢筋(211)位于上层纵向钢筋(11)正下方,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与上层纵向钢筋(11)错位设置;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上层纵向钢筋(11)与所述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钢筋套筒(3)和上层超高性能混凝土件(4);所述钢筋套筒(3)埋设于所述上层建筑构件(1)底部,所述钢筋套筒(3)靠近所述建筑构件一侧设有避让缺口(311),所述上层建筑构件(1)封堵所述避让缺口(311),所述钢筋套筒(3)包括正位钢筋套筒(35)和错位钢筋套筒(36);所述正位下层纵向钢筋(211)插接于所述正位钢筋套筒(35)内,所述正位下层纵向钢筋(211)与所述正位钢筋套筒(35)灌浆连接;所述上层建筑构件(1)开凿有避让所述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的上层开凿区(12),所述上层开凿区(12)位于所述避让缺口(311)外周;所述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弯折穿设于所述避让缺口(311)后,所述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插接于所述错位钢筋套筒(36)内,所述错位下层纵向钢筋(212)与所述错位钢筋套筒(36)灌浆连接;所述上层超高性能混凝土件(4)填充于所述上层开凿区(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套筒(3)包括筒体(31)、注浆管(32)、出浆管(33);所述注浆管(32)与所述出浆管(33)与所述筒体(31)相连通,所述注浆管(32)与所述出浆管(33)设置于所述筒体(31)两侧,所述出浆管(33)位于所述筒体(31)远离下层建筑构件(2)一侧,且所述注浆管(32)与所述出浆管(33)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避让缺口(311)设置于所述筒体(31)端部,所述避让缺口(3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避让缺口(311)设置于所述注浆管(32)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构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套筒(3)还包括封堵板(34),所述封堵板(34)与所述筒体(31)可拆卸连接,所述封堵板(34)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郭晓,徐洪广,程苏娟,杨振钦,沈亚波,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