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蚀调节阀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451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井井口节流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耐蚀调节阀及其工作方法,该耐蚀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机构、阀杆机构和驱动机构;阀体中设有空腔、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空腔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连通的工作腔、缓冲腔和置物腔;阀芯机构的一端设置于置物腔中,另一端设置于缓冲腔中;阀芯机构上设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过流孔;阀芯机构位于缓冲腔的一端设有排气孔;阀杆机构设置于工作腔;阀杆机构的一端传动连接于驱动机构,另一端阻尼覆盖于阀芯机构的外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缓冲腔来调整气体的流速和流量,使缓冲腔起到减速降压的作用,从而减少对出气口处的阀体内壁的冲蚀,由此提高阀体的耐腐蚀性,延长该耐蚀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井井口节流调,具体涉及耐蚀调节阀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调节阀是一种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气体流量的阀门,能够调节气体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

2、但当前的调节阀没有流量负载反馈功能,不能补偿由负载变化所造成的速度不稳定因素,因此多用于负载变化不大或对速度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故适用范围有限。同时,由于气体在导出的过程中,会对调节阀的排气口产生较大的冲蚀,由此对调节阀的内壁产生一定的破坏,致使最终导出的气体压力、速度、温度等均不均匀,容易破坏管道的结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对此需提出一种合理的技术方案,以提高阀门的耐蚀性,保证阀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进而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蚀调节阀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减少气体对出气口处的阀体内壁的冲蚀,进而提高阀体的耐腐蚀性,延长该耐蚀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耐蚀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耐蚀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芯机构(2)、阀杆机构(3)和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呈竖直设置的进气口(101)以及水平设置的出气口(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202)的中心线与出气口(102)的中心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壁设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位于缓冲腔(104)与工作腔(105)的交界处,第二倒角位于缓冲腔(104)与置物腔(105)的交界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耐蚀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芯机构(2)、阀杆机构(3)和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空腔,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呈竖直设置的进气口(101)以及水平设置的出气口(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202)的中心线与出气口(102)的中心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壁设有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第一倒角位于缓冲腔(104)与工作腔(105)的交界处,第二倒角位于缓冲腔(104)与置物腔(105)的交界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201)上靠近进气口(101)的一端设有扩孔(203),扩孔(203)的孔径沿靠近进气口(101)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机构(2)包括内套管(21)和外套管(22),所述内套管(21)内形成有过流孔(201),所述内套管(21)上设置有与过流孔(201)连通的排气孔(202);所述外套管(22)套设于内套管(21)在排气孔(202)以下的外周,并分别密封连接于内套管(21)外壁和阀体(1)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内套管(21)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腔(105)的直径沿靠近进气口(101)的方向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置物腔(105)的内壁设有止挡台(11);所述外套管(22)的外壁形成为与置物腔(104)相适应的结构,且外套管(22)上设有多个与止挡台(11)相配合的限位台(2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1),所述外套管(22)上设有与第一密封圈(51)相适配的第一环形槽,第一密封圈(51)嵌设于第一环形槽中并抵接于阀体(1)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202)配置为多个,并绕内套管(2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蚀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机构(3)包括密封套(31)、杆套(32)和阀杆(33);所述杆套(32)设置于工作腔(103)中并可移动地连接于阀体(1);杆套(32)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纳密封套(31)的槽孔,所述密封套(31)设置在槽孔内,且所述密封套(31)套设于阀芯机构(2)外周,所述密封套(31)阻尼覆盖于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宇于洋周玮王强王威林叶长青赵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