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混组合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及其快捷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钢混组合结构是一种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同时具有二者的优点,而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则是一种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钢混组合结构,先在工厂完成预制,再到现场进行拼接,这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目前已经在各大建筑行业广泛运用。
2、由于装配式结构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为加工不同材料组合的结构构件提供了技术和质量保障,基于此,根据不同结构及构件的地震破坏机理,将高强钢、普通钢、高强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相互组合,形成组合结构体系,发挥各自材料优势,在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等各环节找到平衡点,是突破目前装配式结构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在使用时,需要在现场对钢混基柱和横梁进行拼接,但传统的钢混组合结构的节点连接部分较复杂,复杂结构一方面造成拼接方式不够便捷,降低工作效率,但采用简单拼接方式,又难以保证节点连接部的强度和稳定性,存在一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钢混柱(1)与钢混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柱(1)包括钢基柱(11)和浇注于钢基柱(11)中部的混凝土基柱(12),所述钢基柱(11)上下两端均预留有位于混凝土基柱(12)外部且用于钢混梁(2)对接安装的嵌合槽(13),所述钢混梁(2)包括前后水平分布的一对钢基梁(21)以及浇注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基梁(22),混凝土基梁(22)的两侧均设有与一对钢基梁(21)一体成型的抵接部(23),混凝土基梁(22)与抵接部(23)之间预留有与钢基柱(11)厚度一致的空隙,所述钢基柱(11)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嵌合槽(13)相连通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钢混柱(1)与钢混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柱(1)包括钢基柱(11)和浇注于钢基柱(11)中部的混凝土基柱(12),所述钢基柱(11)上下两端均预留有位于混凝土基柱(12)外部且用于钢混梁(2)对接安装的嵌合槽(13),所述钢混梁(2)包括前后水平分布的一对钢基梁(21)以及浇注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基梁(22),混凝土基梁(22)的两侧均设有与一对钢基梁(21)一体成型的抵接部(23),混凝土基梁(22)与抵接部(23)之间预留有与钢基柱(11)厚度一致的空隙,所述钢基柱(11)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嵌合槽(13)相连通且用于一对钢基梁(21)嵌设安装的插设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所述钢基梁(2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铆接部(24)铆接槽(25),所述铆接槽(25)上下贯通,所述铆接部(24)与铆接槽(25)宽度大小一致,且铆接槽(25)左右相对内壁均嵌设安装有上窄下宽的弹性垫片(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槽(13)的高度与钢基梁(21)的高度大小一致,且其宽度大于钢混梁(2)的整体宽度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钢混梁(2)对接于嵌合槽(13)内后,相互对接的钢混柱(1)与嵌合槽(13)内壁之间围成与连接板(33)嵌合对接的连接槽(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相互对接在所述钢混柱(1)的两个抵接部(23)之间围成对接槽(8),所述外对接柱(31)中部位置嵌设安装有上下延伸且与对接槽(8)相嵌设对接的内对接柱(32),所述内对接柱(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黎明,陆慧峰,刘海宁,汪向红,王静,刘野,朱靖闯,邹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苏州城市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