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1、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升级和复杂多元的生活需求,需要进行建筑和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如加装电梯等。在既有建筑结构加装室外电梯时,需要在高空中进行施工,包括:电梯结构与建筑主结构连接、锚栓植筋、外墙电梯门洞开洞、钢结构焊接、加固、电梯外围护施工等作业,施工时通常需要在电梯井处搭设操作平台用于辅助施工。
2、经检索发现我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15670931 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结构电梯的操作平台,包括钢结构井道、平台安装架、防护栏杆和平台撑杆;钢结构井道连接建筑结构外侧,钢结构井道上设第一耳板,平台安装架上设有第二耳板,平台安装架通过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可拆卸式连接钢结构井道,若干个平台安装架沿钢结构井道的外壁三边环绕安装;每相邻两个平台安装架之间均间隔搭接有多根平台撑杆,平台撑杆上水平铺板,在钢结构井道的外侧周向形成操作平台主体;防护栏杆垂直安装在平台安装架和平台撑杆上,并沿操作平台主体的边缘周向设置,形成外围防护操作平台,该装置虽然能辅助钢结构电梯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能周转使用,但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3、1)操作平台通过耳板与钢结构电梯井道连接,需要在钢结构框架上每层安装4—6个耳板,总安装数量多,且使用完毕后需要拆除否则影响美观,因此其耳板的安装和拆除难度高、工作量大,成本较高。
4、2)操作平台需要借助外部吊装手段进行安装和拆除,额外增加了吊装成本,且对于加装电梯高度较大的高层或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集成作业平台。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包括起重机构、平台机构、固定机构、升降机构和上下爬梯,所述平台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部平台和下部平台,所述下部平台上连接有升降机构,用于驱动上部平台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所述上部平台的底面连接有可伸缩的上下爬梯,所述上下爬梯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部平台的内底部,所述上部平台的底面与上下爬梯对应的位置预留有供人员上下的通道口,所述上部平台的下部平台上相对应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机构,用于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梁,所述固定机构配合升降机构,使得平台机构沿钢结构框架进行上下移动。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下部平台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绕设置的安全护栏。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部平台包括上底座、折叠平台、折叠护栏和折叠千斤顶,所述上底座连接在升降机构的驱动端,所述上底座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的四侧均通过铰链轴连接有折叠平台,每组所述折叠平台远离上底座的一端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折叠护栏,所述上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吊机底座,用于连接起重机构,所述折叠千斤顶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上底座的上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折叠千斤顶的表面。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起重机构包括本体、大臂、小臂、针轮、主千斤顶和副千斤顶,所述本体连接在针轮的驱动端,所述大臂套设在小臂的表面,所述大臂远离小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本体远离针轮的一端,所述主千斤顶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本体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大臂的表面,副千斤顶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大臂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小臂的表面,所述针轮连接在吊机底座的表面,所述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连接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卷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连接有吊钩,所述吊钩设于小臂远离大臂的一端。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滑动件、双向千斤顶和夹持件,所述双向千斤顶的两组驱动端分别与两组滑动件的内壁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双向千斤顶的中部分别与其对应的上底座和下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设置在两组滑动件远离双向千斤顶的一端,所述双向千斤顶驱动滑动件移动可带动夹持件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梁,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靠近滑动件的侧面开设有导轨,所述滑动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反扣导轮,所述反扣导轮沿导轨滑动。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夹持件包括上部夹头、下部夹头和限位销,两组滑动件远离双向千斤顶的一端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两组上下设置的转轴,分别对应连接上部夹头和下部夹头,每组转轴上均套设有扭力弹簧,使得上部夹头和下部夹头相互远离,所述上部夹头和下部夹头均包括夹持部、凸弧部和倒钩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夹持部的一端,所述倒钩部连接在夹持部远离转轴的一端,所述夹持部靠近转轴的一端与凸弧部连接,所述凸弧部凹进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销,限制上部夹头和下部夹头转动的角度,所述限位销连接在滑动件上。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多组伸缩千斤顶,所述伸缩千斤顶的连接端连接在下底座的表面,其驱动端与上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每组伸缩千斤顶的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拉条,固定拉条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底座的表面。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每组所述折叠平台的一侧均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折叠千斤顶驱动折叠平台转动时配合传动组件,同时带动折叠护栏转动。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伞齿轮一、伞齿轮二、伞齿轮三、同步轮一、同步轮二、同步带、缺齿轮、限制弧块、传动齿轮、配合凹板和转动柱,所述伞齿轮一与铰链轴同轴连接,所述上底座的表面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同步轮一和伞齿轮三均固定连接在圆柱的表面,所述圆柱的轴心与铰链轴的轴心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在折叠平台远离铰链轴一端的表面,所述同步轮二、缺齿轮和限制弧块均固定连接在转动柱的表面,所述伞齿轮一和伞齿轮三均与伞齿轮二啮合,所述同步带套设在同步轮一和同步轮二的表面,所述传动齿轮与配合凹板连接在转动轴的表面,所述缺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限制弧块和配合凹板相互配合限制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上底座的表面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伞齿轮二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表面。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起重机构、上下两层设置的工作平台(上底座和下底座)、固定机构和升降机构,在安装好一层钢结构框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上底板移动,配合固定机构夹持钢结构上的横梁,使得整个集成作业平台可以随着行结构框架的搭建逐渐上升,满足了施工过程中的零件吊装和人员作业、作业层转换等多个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构(1)、平台机构(2)、固定机构(3)、升降机构(4)和上下爬梯(5),所述平台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部平台(21)和下部平台(22),所述下部平台(22)上连接有升降机构(4),用于驱动上部平台(21)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连接有可伸缩的上下爬梯(5),所述上下爬梯(5)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部平台(21)的内底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与上下爬梯(5)对应的位置预留有供人员上下的通道口,所述上部平台(21)的下部平台(22)上相对应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机构(3),用于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梁,所述固定机构(3)配合升降机构(4),使得平台机构(2)沿钢结构框架进行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平台(22)包括下底座(221),所述下底座(2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绕设置的安全护栏(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平台(21)包括上底座(211)、折叠平台(212)、折叠护栏(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构(1)包括本体(10)、大臂(11)、小臂(12)、针轮(16)、主千斤顶(17)和副千斤顶(18),所述本体(10)连接在针轮(16)的驱动端,所述大臂(11)套设在小臂(12)的表面,所述大臂(11)远离小臂(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本体(10)远离针轮(16)的一端,所述主千斤顶(17)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本体(10)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大臂(11)的表面,副千斤顶(18)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大臂(11)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小臂(12)的表面,所述针轮(16)连接在吊机底座(215)的表面,所述本体(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15),所述控制台(15)上连接有卷扬机(14),所述卷扬机(14)上卷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连接有吊钩(13),所述吊钩(13)设于小臂(12)远离大臂(1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滑动件(31)、双向千斤顶(32)和夹持件,所述双向千斤顶(32)的两组驱动端分别与两组滑动件(31)的内壁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双向千斤顶(32)的中部分别与其对应的上底座(211)和下底座(22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设置在两组滑动件(31)远离双向千斤顶(32)的一端,所述双向千斤顶(32)驱动滑动件(31)移动可带动夹持件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梁,所述上底座(211)和下底座(221)靠近滑动件(31)的侧面开设有导轨,所述滑动件(3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反扣导轮(36),所述反扣导轮(36)沿导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上部夹头(33)、下部夹头(34)和限位销(35),两组滑动件(31)远离双向千斤顶(32)的一端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两组上下设置的转轴,分别对应连接上部夹头(33)和下部夹头(34),每组转轴上均套设有扭力弹簧,使得上部夹头(33)和下部夹头(34)相互远离,所述上部夹头(33)和下部夹头(34)均包括夹持部(331)、凸弧部(332)和倒钩部(333),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夹持部(331)的一端,所述倒钩部(333)连接在夹持部(331)远离转轴的一端,所述夹持部(331)靠近转轴的一端与凸弧部(332)连接,所述凸弧部(332)凹进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销(35),限制上部夹头(33)和下部夹头(34)转动的角度,所述限位销(35)连接在滑动件(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多组伸缩千斤顶(41),所述伸缩千斤顶(41)的连接端连接在下底座(221)的表面,其驱动端与上底座(211)的下表面连接,每组伸缩千斤顶(41)的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拉条(42),固定拉条(42)的另一端连接在下底座(221)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构(1)、平台机构(2)、固定机构(3)、升降机构(4)和上下爬梯(5),所述平台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部平台(21)和下部平台(22),所述下部平台(22)上连接有升降机构(4),用于驱动上部平台(21)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连接有可伸缩的上下爬梯(5),所述上下爬梯(5)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部平台(21)的内底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与上下爬梯(5)对应的位置预留有供人员上下的通道口,所述上部平台(21)的下部平台(22)上相对应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机构(3),用于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梁,所述固定机构(3)配合升降机构(4),使得平台机构(2)沿钢结构框架进行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平台(22)包括下底座(221),所述下底座(2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绕设置的安全护栏(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平台(21)包括上底座(211)、折叠平台(212)、折叠护栏(213)和折叠千斤顶(214),所述上底座(211)连接在升降机构的驱动端,所述上底座(211)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的四侧均通过铰链轴连接有折叠平台(212),每组所述折叠平台(212)远离上底座(211)的一端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折叠护栏(213),所述上底座(211)上固定连接有吊机底座(215),用于连接起重机构(1),所述折叠千斤顶(214)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上底座(211)的上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折叠千斤顶(214)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构(1)包括本体(10)、大臂(11)、小臂(12)、针轮(16)、主千斤顶(17)和副千斤顶(18),所述本体(10)连接在针轮(16)的驱动端,所述大臂(11)套设在小臂(12)的表面,所述大臂(11)远离小臂(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本体(10)远离针轮(16)的一端,所述主千斤顶(17)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本体(10)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大臂(11)的表面,副千斤顶(18)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大臂(11)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小臂(12)的表面,所述针轮(16)连接在吊机底座(215)的表面,所述本体(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15),所述控制台(15)上连接有卷扬机(14),所述卷扬机(14)上卷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连接有吊钩(13),所述吊钩(13)设于小臂(12)远离大臂(1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滑动件(31)、双向千斤顶(32)和夹持件,所述双向千斤顶(32)的两组驱动端分别与两组滑动件(31)的内壁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双向千斤顶(32)的中部分别与其对应的上底座(211)和下底座(22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设置在两组滑动件(31)远离双向千斤顶(32)的一端,所述双向千斤顶(32)驱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瀛,焦世明,黎灯辉,朱桂权,杨创捷,颜苓,黄佳栋,石胡勇,翁国锹,王东旭,阳龙,赵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