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1、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升级和复杂多元的生活需求,需要进行建筑和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如加装电梯等。在既有建筑结构加装室外电梯时,需要在高空中进行施工,包括:电梯结构与建筑主结构连接、锚栓植筋、外墙电梯门洞开洞、钢结构焊接、加固、电梯外围护施工等作业,施工时通常需要在电梯井处搭设操作平台用于辅助施工。
2、经检索发现我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15670931 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结构电梯的操作平台,包括钢结构井道、平台安装架、防护栏杆和平台撑杆;钢结构井道连接建筑结构外侧,钢结构井道上设第一耳板,平台安装架上设有第二耳板,平台安装架通过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可拆卸式连接钢结构井道,若干个平台安装架沿钢结构井道的外壁三边环绕安装;每相邻两个平台安装架之间均间隔搭接有多根平台撑杆,平台撑杆上水平铺板,在钢结构井道的外侧周向形成操作平台主体;防护栏杆垂直安装在平台安装架和平台撑杆上,并沿操作平台主体的边缘周向设置,形成外围防护操作平台,该装置虽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构(1)、平台机构(2)、固定机构(3)、升降机构(4)和上下爬梯(5),所述平台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部平台(21)和下部平台(22),所述下部平台(22)上连接有升降机构(4),用于驱动上部平台(21)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连接有可伸缩的上下爬梯(5),所述上下爬梯(5)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部平台(21)的内底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与上下爬梯(5)对应的位置预留有供人员上下的通道口,所述上部平台(21)的下部平台(22)上相对应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机构(3),用于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构(1)、平台机构(2)、固定机构(3)、升降机构(4)和上下爬梯(5),所述平台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部平台(21)和下部平台(22),所述下部平台(22)上连接有升降机构(4),用于驱动上部平台(21)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连接有可伸缩的上下爬梯(5),所述上下爬梯(5)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部平台(21)的内底部,所述上部平台(21)的底面与上下爬梯(5)对应的位置预留有供人员上下的通道口,所述上部平台(21)的下部平台(22)上相对应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固定机构(3),用于夹持钢结构框架的横梁,所述固定机构(3)配合升降机构(4),使得平台机构(2)沿钢结构框架进行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平台(22)包括下底座(221),所述下底座(2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绕设置的安全护栏(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平台(21)包括上底座(211)、折叠平台(212)、折叠护栏(213)和折叠千斤顶(214),所述上底座(211)连接在升降机构的驱动端,所述上底座(211)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的四侧均通过铰链轴连接有折叠平台(212),每组所述折叠平台(212)远离上底座(211)的一端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折叠护栏(213),所述上底座(211)上固定连接有吊机底座(215),用于连接起重机构(1),所述折叠千斤顶(214)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上底座(211)的上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折叠千斤顶(214)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构(1)包括本体(10)、大臂(11)、小臂(12)、针轮(16)、主千斤顶(17)和副千斤顶(18),所述本体(10)连接在针轮(16)的驱动端,所述大臂(11)套设在小臂(12)的表面,所述大臂(11)远离小臂(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本体(10)远离针轮(16)的一端,所述主千斤顶(17)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本体(10)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大臂(11)的表面,副千斤顶(18)的连接端转动连接在大臂(11)的表面,其驱动端转动连接在小臂(12)的表面,所述针轮(16)连接在吊机底座(215)的表面,所述本体(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15),所述控制台(15)上连接有卷扬机(14),所述卷扬机(14)上卷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连接有吊钩(13),所述吊钩(13)设于小臂(12)远离大臂(1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集成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滑动件(31)、双向千斤顶(32)和夹持件,所述双向千斤顶(32)的两组驱动端分别与两组滑动件(31)的内壁固定连接,多组所述双向千斤顶(32)的中部分别与其对应的上底座(211)和下底座(22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件设置在两组滑动件(31)远离双向千斤顶(32)的一端,所述双向千斤顶(32)驱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瀛,焦世明,黎灯辉,朱桂权,杨创捷,颜苓,黄佳栋,石胡勇,翁国锹,王东旭,阳龙,赵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