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
技术介绍
1、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机身前后各有一个旋翼塔座,两副旋翼分别安装在两个塔座上,两副旋翼完全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它们的反作用扭矩可以互相平衡掉。这种结构型式的直升机的突出优点是纵向重心范围大,因此可以将机身设计得比较庞大。它比较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直升机。
2、但是现有的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在进行降落的时候,其当地面为凸起的部分时,此时容易导致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底部的摄像头发生碰撞,导致摄像头损坏,同时当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在落在地面的时候,由于底部为不平整的状态容易代指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出现侧翻等情况,导致较为危险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包括安装单元、传动单元、移动单元、翻转单元和扩展单元,
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包括安装单元(100)、传动单元(200)、移动单元(300)、翻转单元(400)和扩展单元(50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锥齿轮(2012),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01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杆(2011)相反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012)上方均垂直啮合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013),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013)上方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0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包括安装单元(100)、传动单元(200)、移动单元(300)、翻转单元(400)和扩展单元(50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锥齿轮(2012),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01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杆(2011)相反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012)上方均垂直啮合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013),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013)上方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0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轴承套(2018),两个所述轴承套(2018)分别设置在旋转杆(2014)上,两个所述轴承套(201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2015),两个所述连接支架(2015)相反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本体(101)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动组件(2023)均包括滑槽和滑块,每个滑槽开设在固定支架(2021)内腔相对的两侧壁,且滑槽内腔均滑动安装有滑块,每个滑块两两之间固定连接在螺旋翼(2022)上,每个滑块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024),且第一复位弹簧(202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两个圆形挤压筒(2031),两个所述圆形挤压筒(2031)分别固定连接在圆形移动板(203)上,两个所述圆形挤压筒(2031)上方分别滑动设置有三个呈圆周分布设置的倾斜块(2032),每个所述倾斜块(2032)分别活动贯穿于固定支架(2021)底部开设的槽口(2025),每个所述倾斜块(2032)倾斜面上方分别贴合设置有固定块(20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安全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011)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限位杆(303),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栋,田宇,孙亚男,刘昌伟,张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