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339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底壳,所述第一底壳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板,第一底壳的上表面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底壳上表面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正反螺纹杆的正反螺纹面将均螺纹连接有螺环。本技术能够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正反螺纹杆进行转动,两个螺环相互靠近的过程中通过连动杆推动两个活动板相互远离,两个活动板通过滑杆推动第一滑板从第一底壳的内部伸出,第一滑板通过连接板和固定柱带动挡板从空心壳的内部移出,从而增加防护装置整体面积,整体安装之后能够根据需求对防护围栏的宽度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流输电,具体是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直流输电治理你将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经整流器变换成直流电输送至受电端,再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送到受端交流电网的一种输电方式。

2、直流输电主要由换流站、直流线路、交流侧和直流侧的电力滤波器、无功补偿装置、换流变压器、直流电抗器以及保护、控制装置等构成。

3、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维修是运行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定期检查各个直流输电线路或设备整体的功能正常使用,在直流输电线路检修过程中,需要采用护栏将施工维修现场进行隔离防护,以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维修现场引起安全隐患,但传统的输电故障维护用围栏整体采用螺纹钉对围栏进行固定安装,虽围栏整体连接紧密,但是安装之后难以根据需求调节围栏的宽度,适用范围较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安装之后能够根据需求对防护围栏的宽度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壳,所述第一底壳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板,第一底壳的上表面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底壳上表面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正反螺纹杆的正反螺纹面将均螺纹连接有螺环,每个螺环的外表面均铰接有两个连动杆,两组连动杆远离螺环的一端均铰接有活动板,每个活动板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底端与第一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壳的上部设有第二底壳,第二底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第二底壳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正反螺纹杆的顶端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能够对正反螺纹杆的顶端进行固定,增加正反螺纹杆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正反螺纹杆在转动过程中,因为离心力导致正反螺纹杆的顶端发生摆动,从而影响螺环在正反螺纹杆外表面的正常移动。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壳和第一底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壳,空心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挡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柱,两组固定柱的正面分别与两个挡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挡板能跟着调节机构进行扩展调节,通过挡板能够对本防护装置正面进行遮掩,增加本防护装置整体的美观性。

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均与空心壳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板能够使挡板沿着空心壳的内壁进行移动,有效避免挡板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从而导致移动板在空心壳的内部卡死,影响本防护装置整体的正常使用。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均固定镶嵌有滑环,滑杆位于滑环的内部,且滑杆与滑环滑动连接,能够有效的降低滑杆与活动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活动板与滑杆的外表面长时间接触,导致滑杆的外表面发生磨损。

7、进一步的,所述正反螺纹杆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的直径值大于螺环的直径值,能够对两个螺环进行限位,避免螺环移动到正反螺纹杆另一个螺纹面,从而导致调节机构整体无法使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壳的正反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伺服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板,每个稳定板的底端均与第一底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稳定板能够进一步的对伺服电机进行固定,避免伺服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通过安装板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插钉将本防护装置安装于地面,便于安装。

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正反螺纹杆进行转动,两个螺环相互靠近的过程中通过连动杆推动两个活动板相互远离,两个活动板通过滑杆推动第一滑板从第一底壳的内部伸出,第一滑板通过连接板和固定柱带动挡板从空心壳的内部移出,从而增加防护装置整体面积,整体安装之后能够根据需求对防护围栏的宽度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广。

11、2、本技术通过移动板能够使挡板沿着空心壳的内壁进行移动,有效避免挡板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从而导致移动板在空心壳的内部卡死,影响本防护装置整体的正常使用,通过滑环能够有效的降低滑杆与活动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长时间活动板与滑杆的外表面接触,导致滑杆的外表面发生磨损,通过下午内环能够对两个螺环进行限位,避免螺环移动到正反螺纹杆另一个螺纹面,从而导致调节机构整体无法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板(3),第一底壳(1)的上表面设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位于第一底壳(1)上表面的伺服电机(2010),伺服电机(2010)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204),正反螺纹杆(204)的正反螺纹面将均螺纹连接有螺环(208),每个螺环(208)的外表面均铰接有两个连动杆(2012),两组连动杆(2012)远离螺环(208)的一端均铰接有活动板(206),每个活动板(206)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209),滑杆(209)的底端与第一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的上部设有第二底壳(203),第二底壳(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201),第二底壳(20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轴承(6),正反螺纹杆(204)的顶端与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209)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壳(203)和第一底壳(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壳(4),空心壳(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挡板(5),第一滑板(3)和第二滑板(20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2),每个连接板(20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柱(2011),两组固定柱(2011)的正面分别与两个挡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9),两个移动板(9)均与空心壳(4)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活动板(206)的内部均固定镶嵌有滑环(205),滑杆(209)位于滑环(205)的内部,且滑杆(209)与滑环(205)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螺纹杆(204)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07),限位环(207)的直径值大于螺环(208)的直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的正反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伺服电机(20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板(7),每个稳定板(7)的底端均与第一底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的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板(3),第一底壳(1)的上表面设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位于第一底壳(1)上表面的伺服电机(2010),伺服电机(2010)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204),正反螺纹杆(204)的正反螺纹面将均螺纹连接有螺环(208),每个螺环(208)的外表面均铰接有两个连动杆(2012),两组连动杆(2012)远离螺环(208)的一端均铰接有活动板(206),每个活动板(206)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209),滑杆(209)的底端与第一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1)的上部设有第二底壳(203),第二底壳(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201),第二底壳(20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轴承(6),正反螺纹杆(204)的顶端与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209)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输电故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壳(203)和第一底壳(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空心壳(4),空心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忠申娟平陈鹏邱学飞汪昊铭胡勇司成志惠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