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敷贴膜及其电子敷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303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7
本技术描述一种电子敷贴膜及其电子敷贴系统,包括敷贴膜本体和与敷贴膜本体连接的第一电极组,敷贴膜本体包括导电层和承载导电层的基层,第一电极组配置为接收微电流,导电层配置为与第一电极组电连接并传导微电流,第一电极组包括均匀设置在敷贴膜本体上的多个同性电极。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使微电流均匀分布在电子敷贴膜上以更好地改善电子敷贴膜的护理效果的电子敷贴膜及其电子敷贴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美容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敷贴膜及其电子敷贴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子面膜是一种能够产生微电流的电子美容产品,其基于人体生物电原理所产生的微电流与人体本身所带的生物电是相匹配的,对于人体的皮肤来说,微电流不仅舒适无刺激,还能够调节局部的生物电活动,促进面部肌肤的代谢和排毒,增加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达到紧致肌肤、减少皱纹的效果。

2、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面膜通常设置有一对电极,也即一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在使用电子面膜时通常会配合精华液一起使用。当电子面膜敷贴于用户皮肤表面并通过电极接通电源后,基于人体生物电原理,通过电子面膜的微电流在电子面膜和用户皮肤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回路,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在电子面膜上的精华液在微电流的作用下可以将精华液中的营养物质传导至用户的皮肤表面,以起到护理和保养皮肤的效果。

3、然而,仅设置一对电极的电子面膜在使用时,由于在电子面膜上最多只存在两个电极区域(或仅在电子面膜上设置一个极性的电极,另一个相反极性的电极设置在其他区域),此时通过单个或两个电极进行传导的微电流可能无法均匀地流向电子面膜的各部分位置,微电流仅在用户两个电极之间的部分区域集中流动,可能导致对用户整体面部的护理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微电流均匀分布在电子敷贴膜上以改善电子敷贴膜的护理效果的电子敷贴膜及其电子敷贴系统。

2、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敷贴膜,包括敷贴膜本体和与所述敷贴膜本体连接的第一电极组,所述敷贴膜本体包括导电层和承载所述导电层的基层,所述第一电极组配置为接收微电流,所述导电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组电连接并传导所述微电流,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分散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上的多个同性电极。

3、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通过在电子敷贴膜上分散设置多个同性电极,能够使微电流能够通过分散设置的多个同性电极均匀地传导至敷贴膜本体的各部分,当电子敷贴膜敷贴至皮肤对皮肤进行护理时,传导至敷贴膜本体的各部分的电流能够均匀的流向皮肤,从而能够增强对皮肤的护理效果。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微电流均匀分布在电子敷贴膜上以改善电子敷贴膜的护理效果的电子敷贴膜。

4、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形成回路,所述第二电极组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电极组设置在非所述敷贴膜本体上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微电流的作用下,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能够在电子敷贴膜所敷贴的用户皮肤表面上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微电流在该电流回路中传导;且将第二电极组设置非敷贴膜本体上的区域还能够由此,能够通过微电流来对电子敷贴膜所敷贴的用户皮肤表面进行有效护理。

5、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的多个同性电极为正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子敷贴膜敷贴至用户皮肤表面时,多个正电极传导的电流能够流向用户皮肤,从而能够引导电子敷贴膜中的有效护理成分进入用户皮肤表层。

6、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所述基层包括敷贴时靠近皮肤的一面和远离皮肤的一面,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层远离皮肤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基层能够预防用户的皮肤表面直接与导电层接触,从而能够提升电子敷贴膜的使用安全性。

7、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所述导电层采用印刷方式均匀且规则地涂布于所述基层。在这种情况下,导电层能够以比较均匀的纹理布置于基层上,能够提高微电流在导电层中传导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8、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还包括护肤层,所述护肤层设置在所述基层靠近皮肤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微电流能够将护肤层中的对皮肤有护理作用的有效成分传导至用户的皮肤层,能够增强对皮肤的护理效果。

9、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的多个同性电极均匀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的边缘部。由此,微电流能够从敷贴膜本体的边缘部均匀地传导至敷贴膜本体的整体区域。

10、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还包括防水层,所述敷贴膜本体包括敷贴时靠近皮肤的一面和远离皮肤的一面,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远离皮肤的一面。由此,能够预防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误触到导电层。

11、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子敷贴膜中,可选地,所述导电层为形状规则的连通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导电层的形状规则,能够使得微电流在导电层均匀地流动。另外,导电层为连通图案,能够使得微电流通过导电层传导至电子敷贴膜的各部分位置,也即能够使得微电流在电子敷贴膜上均匀地分布。

12、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敷贴系统,包括功能连接仪、第二电极组和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敷贴膜,所述第二电极组配置为与所述电子敷贴膜中的第一电极组形成回路,所述功能连接仪配置为为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供电。在这种情况下,功能连接仪分别与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连接并为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供电,微电流在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的作用下,能够在用户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回路,进而能够通过微电流来实现护理皮肤的效果。

13、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使微电流均匀分布在电子敷贴膜上以改善电子敷贴膜的护理效果的电子敷贴膜及其电子敷贴系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贴膜本体和与所述敷贴膜本体连接的第一电极组,所述敷贴膜本体包括导电层和承载所述导电层的基层,所述第一电极组配置为接收微电流,所述导电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组电连接并传导所述微电流,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上的多个同性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形成回路,所述第二电极组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电极组设置在非所述敷贴膜本体上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的多个同性电极为正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敷贴时靠近皮肤的一面和远离皮肤的一面,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层远离皮肤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采用印刷方式均匀且规则地涂布于所述基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肤层,所述护肤层设置在所述基层靠近皮肤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的多个同性电极均匀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的边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层,所述敷贴膜本体包括敷贴时靠近皮肤的一面和远离皮肤的一面,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远离皮肤的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形状规则的连通图案。

10.一种电子敷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连接仪、第二电极组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敷贴膜,所述第二电极组配置为与所述电子敷贴膜中的第一电极组形成回路,所述功能连接仪配置为为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贴膜本体和与所述敷贴膜本体连接的第一电极组,所述敷贴膜本体包括导电层和承载所述导电层的基层,所述第一电极组配置为接收微电流,所述导电层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组电连接并传导所述微电流,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敷贴膜本体上的多个同性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形成回路,所述第二电极组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电极组设置在非所述敷贴膜本体上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的多个同性电极为正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敷贴时靠近皮肤的一面和远离皮肤的一面,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层远离皮肤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敷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欣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丝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