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296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羧甲基壳聚糖溶解于异丙醇中,再加入双酰胺型磺基甜菜碱、咪唑啉季铵盐复配表面活性剂,室温下搅拌1‑3h,在温度为50‑60℃下微波干燥,得到壳聚糖衍生物;将壳聚糖衍生物溶于水中配成30‑50g/L的溶液,再加入苯胺单体和分散剂,于25‑35℃下搅拌12‑24h;然后再加入过硫酸铵和过氧化苯甲酰氧化剂,在温度为20‑25℃下搅拌6‑12小时,得聚苯胺产物;将聚苯胺产物经过高速离心,取沉淀物干燥,即可得聚苯胺纳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苯胺纳米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分散性好、可溶性良好、电荷传输能力强、良好生物相容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的传感器材料,在药物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具体是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聚苯胺材料(pani)的合成工艺简单、环境稳定性良好、以及电化学性能优异等特点,聚苯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之一。聚苯胺由于疏水性强、在水中分散性差,使它的可溶性极差,在大部分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仅部分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极大地限制了聚苯胺的应用。

2、聚苯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具有强氧化/质子化,高效内在电荷传输能力以及颗粒间低接触电阻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在光、电、声及磁等领域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获得的纳米聚苯胺存在可溶性极较差、比表面积小、形貌不规整、分散性差、稳定性差等不足。因此,使得聚苯胺纳米材料在药物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硬脂酸聚氧乙烯酯、聚乙二醇200、新癸酸缩水甘油酯、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分散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溶液中加入3-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和异丙醇的配比为1-5g/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与苯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5: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硬脂酸聚氧乙烯酯、聚乙二醇200、新癸酸缩水甘油酯、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分散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溶液中加入3-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和异丙醇的配比为1-5g/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与苯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博廖献就唐乾利唐强李利青麻新灵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