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249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包括上层规划系统和下层控制系统;上层规划系统包括融合层和上层整车智能体Agent控制系统,下层控制系统包括智能体综合角模块参数分析系统和下层角模块智能体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上层整车智能体控制系统用于以多车之间的队形、车间距为规划目标,在上层,每个车辆智能体之间通过整车控制器互相通讯,通过博弈论和最优控制理论,形成每个车辆智能体行为规划的综合最优解,将每个车辆智能体的控制目标输入给下层,每个角模块智能体基于该目标进行博弈和综合最优控制,最终达成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最优,不同上层智能体的底层智能体互相通讯,将两个上层智能体进行融合,增加二者的协调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协调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为简化车辆设计和组装,同时降低成本,现有技术中设计了基于车轮几何边界的模块化设计集成角模块,将悬挂、转向、制动和动力系统集成到一个角模块中,特别是与x-by-wire技术相结合,能够大幅提升底盘可操作性能。角模块替换传统车轮的结果是,车辆各轮之间完全解耦,自由度的增加导致各轮协调控制难度激增。近年来,多智能体在车辆领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尤其是在多车协同控制领域。

2、角模块车辆在多车协同控制过程中缺乏高效控制架构,上层控制目标未考虑底层约束,输出的控制目标与下层执行能力存在冲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以解决传统角模块车辆在多车协同控制过程中缺乏高效控制架构的问题。

2、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包括上层规划系统和下层控制系统;

3、上层规划系统包括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包括上层规划系统和下层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上层整车智能体Agent控制系统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权重Wω的表达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帕累托最优函数包括单智能体相平面约束和相平面规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下层角模块智能体Agent控制系统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级耦合可融合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包括上层规划系统和下层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上层整车智能体agent控制系统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权重wω的表达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帕累托最优函数包括单智能体相平面约束和相平面规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智能体控制框架,其特征在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鹏宇杨晨皮大伟王洪亮孙晓旺陶世龙王显会严永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