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219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载波聚合的传输方法,预先在发送端配置参与多载波聚合的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发送端为基站或用户设备,并包括如下步骤:发送端将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各个成员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发送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前缀,所述循环前缀与该成员载波上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子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LTE-A载波聚合传输中各个载波上的CP长度配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长期演进项目(LTE)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演 进的LTE(LTE Advanced, LTE-A)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LTE-A系统,为支持比LTE系统更宽的系统带宽,比如lOOMHz,需要通过将多 个LTE载波的资源连接起来使用,称之为多载波聚合,其中每个LTE载波被称为成员载波。 多载波聚合具体有三种方式 (1)、将多个频域上相互连续的LTE载波进行聚合,为LTE-A提供更大的传输带 宽; (2)、将多个频域上相互不连续的LTE载波进行聚合,为LTE-A提供更大的传输带 宽。图1给出了不连续多载波聚合的例子,4个频域上相互不连续的LTE载波聚合提供系统 的传输带宽。 (3)实现多载波聚合的成员载波中,有些成员载波频域上连续,而有些成员载波频 域上不连续。 目前,标准化组织的研究倾向的方案中,每个成员载波上的设计保持与LTE版本 8 (Release 8, R8)尽量一致,从而保证R8的终端能够在每一个成员载波上正常工作。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循环前缀(CP)用来克服无线信道中的多径效应, 防止由于多径造成的符号间干扰,通常CP长度要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通过采 用不同的循环前缀长度支持不同的信道环境,即对于多径时延较大的场景(例如大覆盖场 景)使用长CP ;对于多径时延较小的场景(例如小覆盖场景)使用短CP。 LTE R8对于单播传输定义了常规CP和扩展CP两种CP类型,具体对应参数如表1 所示,对于配置了常规CP的子帧, 一个子帧包括7个0F匿符号,其中第一个OF匿符号的CP 长度为160,其它OF匿符号的CP为144。对于配置扩展CP的子帧,每个OF匿符号的CP长 度均为512。可以看出,扩展CP的长度相对较长,在提供更好的抗多径性能的同时,单位时 间(例如一个子帧)内可用数据传输的OFmi符号数相应减少,即系统开销也更大。因此实 际网络部署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决定CP配置方式。所述CP配置方式指得是子帧的CP是 采用常规CP还是扩展CP。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 表1 在LTE R8中上下行信号的CP配置方式是不同的。小区的下行CP配置方式由UE 在小区搜索中检测得到,具体是通过检测同步信号之间的时间延迟,如果延迟大于预先设 定的阈值,则采用较长的扩展CP,反之采用较短的常规CP。而小区的上行CP配置方式是由 小区广播通知UE的。 由于LTE-A系统引入了多载波聚合环境,需要考虑每个成员载波的CP长度配置方 式,LTE R8系统采用的CP配置方式仅考虑单载波的CP长度配置,不能简单移植到LTE-A系 统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 对多个聚合的成员载波分别进行循环前缀配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预先在发送端配置参与多 载波聚合的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发送端为 基站或用户设备,并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将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各个成员载波的OF匿 符号; 发送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 前缀,所述循环前缀与该成员载波上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子帧。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包括 对应关系单元,用于预先配置参与多载波聚合的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 的循环前缀的对应关系表; 逆变换单元,用于将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各个成员载 波的OF匿符号; 循环前缀配置单元,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单元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 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前缀,所述循环前缀与所述逆变换单元得到的该成员载波上预 定数目的OF匿符号组成子帧。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预先设置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 前缀的对应关系表,并根据该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前缀,从 而实现了对多载波聚合的每个成员载波分别配置循环前缀,并且各个成员载波的循环前缀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LTE-A载波聚合传输中各个载波上的CP长度配置问 题。附图说明 图1为不连续多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举的多载波聚合的LTE-A系统的成员载波覆盖范围示意 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载波聚合的CP配置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载波聚合的CP配置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UE获知各个成员载波的CP长度配置的流程5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针对多载波聚合的循环前缀配置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 的详细阐述。以下为便于描述,将仅能适用于LTE R8系统,支持单载波而不能支持多载波聚 合的UE称为LTE R8 UE,将能够适用于LTE-A系统且支持多载波聚合的UE称为LTE-A UE。 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如下 预先在发送端配置参与多载波聚合的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发送端为基站或用户设备。传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将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各个成员载波的OF匿符号; 发送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 前缀,所述循环前缀与该成员载波上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子帧。 相应地,在接收端配置与发送端相同的对应关系表,若发送端为基站,则所述接收 端为用户设备;若发送端为用户设备,则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所述方法之后进一步包括 接收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对在各个成员载波上接收的子帧进行去 循环前缀操作,得到各个成员载波上的OFDM符号; 接收端对各个成员载波上的OF匿符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案中,在LTE-A的载波聚合系统中,多个载波上的CP长度可以独 立配置,即不同载波的CP长度可以配置为相同或不同。并且,考虑到每个载波都需要提供 LTE R8用户设备(UE)的接入可能,因此具体的CP配置沿用R8规定的常规CP和扩展CP的 基本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以两个载波聚合的LTE-A系统为例,如图2所示,载波1和 载波2进行多载波聚合,以便为LTE-A用户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其中载波1配置为扩展 CP,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载波2和载波3为热点地区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为了降低系统 开销,配置为常规CP。其中各个载波可以在频率上可以是相邻的,也可以不相邻。每个载波 对应的圆表示该载波的覆盖范围。 LTE R8UE只能工作在某一载波上,其采用的CP类型与工作方式与现有技术没有 差别。 LTE-A UE能够在多个载波上同时收发数据,因此其需要具有同时处理常规CP和 扩展CP数据的能力。如图3或图4所示,对于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发送,首先对数据进 行信道编码、调制符号映射、串并转换;接着将多个载波发送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 (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发送端配置参与多载波聚合的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发送端为基站或用户设备,并包括如下步骤:发送端将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各个成员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发送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前缀,所述循环前缀与该成员载波上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子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发送端配置参与多载波聚合的各个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发送端为基站或用户设备,并包括如下步骤发送端将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各个成员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发送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在每个成员载波的时域上分别插入循环前缀,所述循环前缀与该成员载波上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子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成员载波配 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等于长期演进项目版本8中规定的常规循环前缀长度或扩展循环前缀 长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端配置与 发送端相同的成员载波与该成员载波配置的循环前缀长度的对应关系表,若发送端为基 站,则所述接收端为用户设备;若发送端为用户设备,则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所述方法之后 进一步包括接收端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表,对在各个成员载波上接收的子帧进行去循环 前缀操作,得到各个成员载波上的0FDM符号;接收端对各个成员载波上的OFDM符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将各 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为发送端对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分别进行逆离 散傅立叶变换,或者,发送端对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统一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将各 个成员载波的数据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为接收端对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分别进行离散傅 立叶变换,或者,接收端对各个成员载波的数据统一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配置所述对应关系表包括用户设备通过小区搜索过程检测到参与多载波聚合的第一成员载波的下行循环前缀类型;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下行循环前缀类型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消息,从所述消息中获 取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上行循环前缀配置信息,以及参与所述多载波聚合的其它成员载波 的上行循环前缀配置信息和下行循环前缀配置信息;用户设备根据获取的各个成员载波的上行循环前缀配置信息和下行循环前缀配置信 息配置成员载波与循环前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表。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多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为广播 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学明丁昱肖国军索士强孙韶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