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面料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化纤面料是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制成,它们通常是通过将聚合物(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溶解或熔融后通过纺丝形成长丝,然后经过纺织加工制成的,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易护理、柔软性和抗皱性常用于衣物和家居领域。
2、目前市面上的化纤面料普遍存在透气性不好的问题,为了解决透气性的问题,现有的方式是在织造过程中,通过对纺织工艺的控制来调整纱线之间的经纬密度、织造张力等参数,从而控制面料的紧密度以达到对透气性的控制。
3、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制造出来的面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增加透气性而降低纱线之间的经纬密度,会导致纱线间的交织点减少,织物结构变得相对松散,从而降低了其抵抗外力的能力,降低面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并且调整纺织工艺以控制经纬密度还需要考虑纱线的强度、粗细等因素,操作调整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化纤面料及其加工设备,解决了化纤面料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纬编织而成的基础布层,织造所述基础布层的经线和纬线均采用带有微孔结构的短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短纤维中涤纶占比为50%-70%,锦纶占比为30%-50%。
2.一种化纤面料的加工设备,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纤面料,包括纺丝设备、拉伸机、水洗干燥设备、卷曲切断设备、整经机、浆丝机以及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设备包括连接有控制组件(8)的熔融混合机构(100)以及纺丝机构(200);所述熔融混合机构(100)包括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杆(2)的混合筒(1),所述混合筒(1)上设置用于对混合筒(1)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且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纬编织而成的基础布层,织造所述基础布层的经线和纬线均采用带有微孔结构的短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短纤维中涤纶占比为50%-70%,锦纶占比为30%-50%。
2.一种化纤面料的加工设备,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纤面料,包括纺丝设备、拉伸机、水洗干燥设备、卷曲切断设备、整经机、浆丝机以及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设备包括连接有控制组件(8)的熔融混合机构(100)以及纺丝机构(200);所述熔融混合机构(100)包括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杆(2)的混合筒(1),所述混合筒(1)上设置用于对混合筒(1)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且混合筒(1)上有进料口(3)以及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连接有内部带有搅拌组件(7)的恒温箱(5),所述恒温箱(5)上设置有与纺丝机构(200)连接的排料口,所述恒温箱(5)上还设置有与恒温箱(5)内部连通的辅料管道(6),所述辅料管道(6)用于使化学成孔剂进入恒温箱(5)内与纺丝熔体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纤面料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管道(6)包括连接于恒温箱(5)的进料管(61),所述进料管(61)靠近恒温箱(5)的一端向恒温箱(5)内延伸,且连接有位于恒温箱(5)侧壁的环形的喷料管(62),所述喷料管(62)上设置有喷料孔(63);所述进料管(61)远离恒温箱(5)的一端连接有进风管(64),所述进风管(64)上连接有气泵(65),气泵(65)用于保证进风管(64)内处于正压状态并驱动进料管(61)向喷料管(62)吹动;所述进料管(61)侧壁设置有位于进风管(64)与喷料管(62)之间的放料口(66),所述放料口(66)处设置有通过控制组件(8)与气泵(65)联动的进料阀(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发红,戴皓琪,林琪宸,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林杨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