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074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包括步骤一:巷道开挖后,通过计算、数值模拟确定巷道围岩中松动圈的范围;步骤二:根据松动圈范围的不同,确定所需要构建的锚固层厚度,并选择适合的柔性锚杆;步骤三:通过三级支护构建厚锚固层,即以锚杆为支护材料的一级支护结构,以柔性锚杆为支护材料的二级支护结构,以及以长锚索为支护材料的三级支护结构,维持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步骤四:根据巷道围岩破碎程度及松动圈范围,采用锚注一体化装置配合柔性锚杆进行浅部围岩注浆,或在浅部围岩注浆基础上采用长锚索配合锚注一体化装置进行深部增压注浆。该方法能显著地提高巷道围岩整体的支护效果,可满足巷道稳定性的控制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具体涉及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井工矿井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高、采动影响强烈,导致巷道围岩破碎、变形大、破坏严重,对矿井安全生产、高效开采带来了巨大挑战。相对于普通巷道而言,深部岩石巷道松散破碎范围更大,变形破坏现象更加严重,巷道支护难度更高,现有支护方法难以有效控制深部厚层岩石巷道围岩变形,传统的支护方法,如喷锚支护、钢拱架支护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但在厚层岩石条件下,这些方法的支护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特别是在厚层岩石巷道中,巷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更为严重,传统支护手段难以满足其稳定性要求。

2、目前,针对深部厚层岩石巷道,常采用锚杆与长锚索支护形式、巷道大变形后扩刷,但该支护方法仍存在如下缺陷:①常规支护方法不能满足巷道稳定性控制要求。深部厚层岩石巷道支护仍采用常规锚杆加长锚索联合支护构成,锚杆长度为2~2.5m左右,锚杆锚固层薄,抗变形能力弱,锚索长度则为6m以上锚索,锚索在有限预应力下加固大范围岩体效果差,锚杆锚索耦合支护效果不佳。②巷道松散破碎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设定松动圈的半径为R,其中半径R的计算公式(1)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锚杆形成的挤压拱半径范围设定为b,其中半径b的计算公式(2)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柔性锚杆构建的厚锚固层的厚度大于松动圈的半径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设定松动圈的半径为r,其中半径r的计算公式(1)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锚杆形成的挤压拱半径范围设定为b,其中半径b的计算公式(2)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柔性锚杆构建的厚锚固层的厚度大于松动圈的半径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完成巷道支护后,对完成锚固的巷表面进行喷浆作业以封闭围岩表面,并确保喷层的厚度范围为5~30mm,为后续注浆提供止浆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当通过锚注一体化装置配合柔性锚杆进行巷道浅部围岩的注浆改性时,使浆液从锚注一体化装置向破碎围岩的裂隙进行扩散,对柔性锚杆锚固范围内的围岩进行充分加固,利用所注入的浆液与一级支护共同维护表面围岩的稳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巷道三级厚层锚固强化支护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国锋阚甲广段昌瑞李傲然王薪杰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