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施工。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头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道路与桥头相衔接位置通常因路基、路面与桥梁结构的刚度不同,造成路面与桥面差异沉降,造成行车通过时有明显的颠簸感,造成跳车现象,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具体原因有: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由于路基的整体侧向滑移引起的,台前锥形护坡基本处于无侧限受压状态,护坡在受到自重和车辆的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会向桥内侧整体下滑,使得桥头部位的路基、路面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
2、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桥头搭板,即将搭板的一端头放在与桥背台连接的支腿上,另一端头搭放在路基上,通过搭板对桥体和路基之间的连接进行补强,以抗衡沉降差异。但现实是,所搭设搭板的一段与未处理的路基一段的刚度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二者衔接处产生了新的沉降突变,即产生“二次跳车”现象。现有技术中还
...【技术保护点】
1.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挤密桩列呈正三角形布置,间距为1~1.5m,深度为3~6m,直径400~6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搅拌桩列呈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2~1.5m,深度小于15m,直径500~8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架包括从下至上边长依次减小且间隔设置的三个矩形架,每一矩形架内间隔设有多个纵向连杆和横向连杆,相邻两层的矩形架的周向连接有多个竖向连杆,相邻两层的矩形架的纵
...【技术特征摘要】
1.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挤密桩列呈正三角形布置,间距为1~1.5m,深度为3~6m,直径400~6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搅拌桩列呈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2~1.5m,深度小于15m,直径500~8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架包括从下至上边长依次减小且间隔设置的三个矩形架,每一矩形架内间隔设有多个纵向连杆和横向连杆,相邻两层的矩形架的周向连接有多个竖向连杆,相邻两层的矩形架的纵向连杆错位设置,位于上层的纵向连杆通过多对斜向连杆与位于下层的纵向连杆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头路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炜,石金顺,高元培,胡曾利,阮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