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液流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及电池电堆结构。
技术介绍
1、液流电池是一种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工作介质是电解液,一般为酸性液体,电解液的流失不仅会引起充放电能量的下降,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引起安全事故。在整个液流电池系统中,电堆是其核心功率组件,而且也是整个系统密封最薄弱的部件。液流电池电堆由电极、离子传导膜、电极边框、双极板、集流板、端板等多部件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密封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实现电堆的可靠连接是一个技术难题。
2、现有技术的电堆设计通常如图1所示,将双极板(图中1和1’)、电极框(图中2和2’)、电极(图中3和3’)、离子膜(图中4)等部件层叠压滤式组装,即将双极板、电极框、电极、离子膜、密封线等关键部件叠放(一般是几十个单电池上下堆叠),然后再在最外层使用端板(图中5和5’)通过弹簧整体施加预紧力保证密封性。由于部件众多,且平面面积较大,因此一方面密封设计较为困难,虽然常规做法是用线密封或凹凸结构来解决,但由于需要考虑防漏的环节太多,在工业规模生产中实现较为困难;而另一方面的影响则是装配繁琐效率低、成本高,同样也成为了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难以进展的阻碍。
3、为此,有的现有技术做了改进,比如将电极框与双极板一体化设计,虽然减少了装配量但显然不能够对关键的离子膜密封方面做出良好的效果提升;或虽然电极框和离子膜进行一体化,但缺少各部件之间的可靠连接,也没有防腐蚀的结构设计,电池运行的可靠性不佳,并且电解液流道的设计也成为难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流道底部设有变径斜坡,其中电解液流向电极方向的所述斜坡坡度升高,电解液流出电极方向的所述斜坡坡度降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流道包括横向布置的主流道、若干纵向间隔设置的次级流道和分流道,所述变径斜坡设置于所述主流道;所述次级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齿状流道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道连接;所述分流道连接所述主流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包括彼此分离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凸起压膜部为环绕所述第二电极凹槽的凸起框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安装槽的边缘贴近所述主框体的边缘,所述离子膜安装槽位于所述盖板安装槽区域内且所述离子膜安装槽的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凹槽和所述第二电极凹槽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极框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的上下边缘处还设有用于装配连接所述电极框的内限位孔和用于装配连接其他部件的外限位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盖板安装槽的之间设有密封线,所述离子膜安装槽内设有环形密封线槽。
9.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体化电极框和离子膜、正负电极、双极板;每块所述双极板与所述电极框整体等大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极框的两侧;所述离子膜安装于所述离子膜安装槽内,所述正负电极分别对应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极凹槽和所述第二电极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膜和所述电极框之间通过激光加热热熔胶焊接;所述电极框彼此之间通过所述主框体边缘的内限位孔连接固定,。所述双极板通过所述主框体边缘的外限位孔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流道底部设有变径斜坡,其中电解液流向电极方向的所述斜坡坡度升高,电解液流出电极方向的所述斜坡坡度降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流道包括横向布置的主流道、若干纵向间隔设置的次级流道和分流道,所述变径斜坡设置于所述主流道;所述次级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齿状流道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道连接;所述分流道连接所述主流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包括彼此分离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凸起压膜部为环绕所述第二电极凹槽的凸起框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安装槽的边缘贴近所述主框体的边缘,所述离子膜安装槽位于所述盖板安装槽区域内且所述离子膜安装槽的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凹槽和所述第二电极凹槽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一体化电极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极框的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挺,林朱凡,黄文君,张虔诚,周杰,秦颖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