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室外排水工程,具体是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
技术介绍
1、国家把实施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实施雨污分流可以有效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治理路面积水,改善城市内涝等问题。
2、雨污水管道根据设计规定,与给水、电力、燃气等管道净距必须满足一定要求,但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因诸多原因使得上述规定很难满足。同时老旧城区改造存在经费少,征地扩建困难等问题,因而工程施工缺少一种在原排水管道位置实施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包括雨污水分流检查井,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上井室和下井室,上井室和下井室均采用预制拼装结构;下井室设置污水预留管口并接入污水支管,在污水预留管口管顶上方设置中隔板,中隔板将下井室分为雨水舱和污水舱,雨水支管通过雨水预留口接入雨水舱;在中隔板中央处留设分流井筒,分流井筒顶口覆盖分流盖板,分流井筒下方的中隔板设有通孔;上下型雨污分流管通过下井室中的预留管口接入,上下型雨污分流管内设有和管壁同厚的钢筋混凝土横隔板将上下型雨污分流管分为上腔和下腔,钢筋混凝土横隔板与所述中隔板平齐,上腔为雨水腔与雨水舱相接,下腔为污水腔与污水舱相连;上下型雨污分流管末端通过预留管口接入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采用与井体一体浇筑的竖隔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井室和下井室接缝处设有防水密封圈。
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预留管口在高于下井室底板50cm处设置。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隔板在所述污水预留管口管顶上方20cm处设置,所述中隔板采用厚度10cm的钢筋混凝土制成。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井筒是圆台形,高度30cm,顶口内径70cm,底口内径80cm,壁厚10cm。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下型雨污分流管管节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原雨污合流管道位置,将原有雨污水合流检查井更换为雨污水分流检查井。雨污水分流检查井井室采用预制拼装结构,在拼装接缝处采取防水密封圈进行封闭防护,隔绝雨水外渗途径。本申请符合现行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要求,能满足老城市雨污分流改造需求,降低新增一条污水管线的空间要求,避免因雨污分流改造造成城区拆迁、同时原址施工保证排水管线与给水、电力、燃气等管线净距要求避免管线冲突的问题。2.可以有效降低雨污分流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对施工沿线人民生活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社会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分流检查井,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上井室和下井室,上井室和下井室均采用预制拼装结构;下井室设置污水预留管口并接入污水支管,在污水预留管口管顶上方设置中隔板,中隔板将下井室分为雨水舱和污水舱,雨水支管通过雨水预留口接入雨水舱;在中隔板中央处留设分流井筒,分流井筒顶口覆盖分流盖板,分流井筒下方的中隔板设有通孔;上下型雨污分流管通过下井室中的预留管口接入,上下型雨污分流管内设有和管壁同厚的钢筋混凝土横隔板将上下型雨污分流管分为上腔和下腔,钢筋混凝土横隔板与所述中隔板平齐,上腔为雨水腔与雨水舱相接,下腔为污水腔与污水舱相连;上下型雨污分流管末端通过预留管口接入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采用与井体一体浇筑的竖隔板和横隔板将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分隔为排雨舱和排污舱两部分,左侧为排雨舱,右侧为排污舱,所述钢筋混凝土横隔板与所述横隔板平齐,横隔板上留设与所述中隔板上相同的分流井筒、分流盖板和通孔;左右型雨污分流管始端接入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左右型雨污分流管内设有和管壁同厚的钢筋混凝土竖隔板将左右型雨污分流管分为左腔和右腔,左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室和下井室接缝处设有防水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预留管口在高于下井室底板50cm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在所述污水预留管口管顶上方20cm处设置,所述中隔板采用厚度10cm的钢筋混凝土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筒是圆台形,高度30cm,顶口内径70cm,底口内径80cm,壁厚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型雨污分流管管节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址雨污分流改造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分流检查井,雨污水分流检查井包括上井室和下井室,上井室和下井室均采用预制拼装结构;下井室设置污水预留管口并接入污水支管,在污水预留管口管顶上方设置中隔板,中隔板将下井室分为雨水舱和污水舱,雨水支管通过雨水预留口接入雨水舱;在中隔板中央处留设分流井筒,分流井筒顶口覆盖分流盖板,分流井筒下方的中隔板设有通孔;上下型雨污分流管通过下井室中的预留管口接入,上下型雨污分流管内设有和管壁同厚的钢筋混凝土横隔板将上下型雨污分流管分为上腔和下腔,钢筋混凝土横隔板与所述中隔板平齐,上腔为雨水腔与雨水舱相接,下腔为污水腔与污水舱相连;上下型雨污分流管末端通过预留管口接入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采用与井体一体浇筑的竖隔板和横隔板将雨污水分流中转检查井分隔为排雨舱和排污舱两部分,左侧为排雨舱,右侧为排污舱,所述钢筋混凝土横隔板与所述横隔板平齐,横隔板上留设与所述中隔板上相同的分流井筒、分流盖板和通孔;左右型雨污分流管始端接入雨污水分流中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龙,冯阳,张明德,于杰绪,倪守增,路荣,孟震鲁,蔡清民,樊佳昌,宋大伟,孙庆凯,孙学攀,梁丽娟,丁鹏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汇友市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